-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生物学重点
无脊椎动物
蜓类
蜓类属原生动物门-有孔虫纲-蜓目-蜓超科,因其外形多为纺锤形,故也称之为纺锤虫,也可见透镜状或球状,大小一般为3厘米左右。
始于早石炭世晚期,早二叠世达于极盛,晚二叠世开始衰落,二叠纪末全部绝灭。是石炭、二叠纪的重要标准化石。生活于水深100米左右的热带或亚热带正常浅海环境,营底栖生活。壳体一般大小如麦粒,最小不到1厘米,最大可达20__30厘米以上。具多房室包旋壳,见上图。初房—最初的房室。房室—两隔壁之间的空间。隔壁—分割两隔壁的壳室。前壁—终室前方的壳壁。旋壁——蜓的外壳。轴切面—垂直壳壁生长方向的切面。旋切面—平行壳壁生长方。
珊瑚——四射珊瑚,横板珊瑚
一般特征:是腔肠动物门的珊瑚纲,腔肠动物门为真正的两胚层多细胞动物;体制为辐射对称;大部分为钙质骨骼,少量为角质骨骼;体型为水螅型;单体或者群体生活。是一种指相化石--浅海,全部为水螅世代,有外骨骼。珊瑚纲中主要的类别为四射珊瑚和横板珊瑚。珊瑚全属海生,是固着底栖动物,主要富集在温暖的浅海环境。
四射珊瑚的特征:四射珊瑚因其外壁表面常覆以生长皱纹,又称皱纹珊瑚;一级隔壁仅在4个部位生长,隔壁数一般为4的倍数。
横板珊瑚的特征:因隔壁发育微弱,横板特别发育而得名;个体无单体,全部为复体;隔壁不发育,一般呈刺状;无边缘构造和轴部构造;联接构造特别发育。
腕足动物
腕足动物是海生的底栖动物, 全为单体,有两瓣外壳,两壳不等大,大的一个叫腹壳,小的一个叫背壳,但每壳两侧对称。 壳的后端具有供肉茎伸出的洞孔,使肉茎钻穴或固着于它物上。 腕足动物大多数生活在温暖的浅海环境,大都营底栖固着生活。
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数目众多的一个门类,已知现代种和化石种共有12万个,约占动物总数的11%,仅次于节肢动物。分布广泛,生活适应能力强,陆上,淡水,咸水中均有代表,如蜗牛,河蚌,海螺及乌贼等。 虽然各类软体动物的外形差异很大,但基本构造相似,身体柔软而不分节。一般可分头,足,内脏团和外套膜四部分。身体两侧对称,多数以鳃呼吸。
腹足纲:包括分布在海洋,湖沼和陆地上的各种螺类和蜗牛。其肉足位于身体的腹面,常呈宽平状,足的前部是头,呼吸器官为鳃或肺,大多营爬行的生活。腹足动物在幼年初期,其内脏器官和外壳都是两侧对称,到幼年后期,内脏器官发生扭转,同时外壳也开始作旋转,形成了不对称的体制,这是腹足类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1)此类动物因足生长在腹部而得名。
(2)腹足纲动物的头部两侧对称
(3)在生长发育中内脏囊发生扭转,外套膜也随之扭转,因此其外壳也成旋转形。
双壳纲:
全部为水生,其中80%为海生
生活方式有底栖爬行、游泳、穴居等
身体扁平两侧对称,具双壳,名双壳纲
由于其头部退化有无头纲之称
足位于身体的腹部,斧状,又名斧足纲
在软体和外套膜之间的外套腔中有瓣状鳃,又有名瓣鳃纲
头足纲:两侧对称,头在前方且显著,头部中央有口,两侧具发达的眼。足的前部为环列于口周围的腕,最长的腕肢称触腕,用以捕食及匍匐。足的后部变成排水的管状漏斗,故名为头足类。它们全为海生的食肉性动物,善于在水底底栖爬行或水中游泳,头足纲是软体动物门中最高级,发育最完善的的一个纲。
菊石:旋壳(如图)
鹦鹉螺:直壳(如图)
三叶虫
三叶虫是已经绝灭的海生节肢动物,
身体扁平,分背腹两面,腹面各体节上
生有节状的附肢。由前至后可区分为
头,胸,尾三部。眼位于头之背面,口则
位于头之腹面。三叶虫的背甲被两条
纵沟分为一个轴叶和两个肋叶而成三
叶,因而称三叶虫。三叶虫成虫通常长
3-10厘米,小者不足6毫米,大者可达
70厘米。
三叶虫头部为一硬壳板,外形以半椭圆形为主,也有的呈半圆形,新月形,次梯形和次三角形,又可称为头甲.
三叶虫的胸部由若干胸节组成,胸节数目各类不一,成虫最少为二节,最多可达40节以上,各肋节所具的沟称肋沟.
三叶虫的尾部由若干尾节互相融合而成,其形状,大小和凸度变化很大,少数类别尾部极小而不分节,尾部也由背沟纵分为三叶.尾部的外缘整齐或具刺状构造.
笔石
笔石是半索动物门的笔石纲,笔石常以压扁的碳质薄膜形成保存化石,很像铅笔在岩石层面上书写的痕迹,因此而得名。
胎管:第一个分泌的外壳,是笔石发育的基础
胞管:是笔石体的外壳;胞管是笔石鉴定的主要依据
笔石枝:许多胞管构成笔石枝,分枝方向有7种形式
笔石簇:在一个浮胞上的许多笔石体
脊椎动物
动物 进化特征 意义 无颌类 有颌类 出现颌骨 主动攻击,增加自身能动性 两栖类 出现四足 初步登陆,摆脱对环境的依赖 爬行类 出现羊膜卵 成功登陆,摆脱对环境的依赖 鸟类 出现恒温 新陈代谢,摆脱对环境的依赖 哺乳类 出现胎生 保护后代,摆脱对环境的依赖
动物进化阶段:无颌类:E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