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关于素材的处理及其他(下).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素材的处理及其他(下)

关于素材的处理及其他(下) 作者: 唯求真  再给大家举一个这样的例子,例子的本身既是一个故事产生的过程,也是一个故事的梗概。也是当代一个作家的实践过程。   某市委领导从报纸上看到一则发生在当地一个偏远农村的“孕妇栏惊马拯救儿童”的新闻,觉得是构建和谐社会、培育人民群众见义勇为精神的生动教材,就立即吩咐市委宣传部的两个“笔杆子”深入到那个村庄,扎扎实实地整一个材料出来,附在红头文件后面发下去。   可是,两个笔杆子辛辛苦苦地区到那里,在村子里东跑西颠地忙活了大半天,嘴皮子都磨破了,乡亲们无不大摇其头,说不知道这件事。他们只好把电话打回市里,让报社编辑部查一查稿子的来源。   稿子是当地县委办公室一个工作人员提供的,于是一层层向下追查。查来查去,就查处笑话来了。   原来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简单:一天,这个村里有两个年轻人正在路边树下下棋,一个老汉磨完麦子赶着小毛驴回家。老汉眼色不好。恰巧有个洗衣服的胖姑娘经过这里,她生怕毛驴撞上了两个正全神贯注地下棋毫无觉察的村民,就不声不响地帮助老汉把毛驴牵上从旁边绕过去了。   事后,两个年轻人非常感激,就向左邻右舍夸赞,这姑娘心眼真不错。事情本来应该结束了。恰巧乡政府要求村里汇报社会风气好转的典型事迹,村干部急切之间无法交差,就添油加醋地汇报说,村里有个胖姑娘,刚从小毛驴蹄子下面拉出了两个年轻人(由于情急之间,编得不够圆满)!   乡干部心存疑惑,追问道:“年轻人自己为啥不躲一躲?还要姑娘去抢救?恐怕是小孩子吧?”   村干部忙说:“我也不在现场,也许就是小孩子!”   乡干部还觉得分量不够,又问:“到底是驴是马?如果是小毛驴,慢腾腾的走着哪有危险性?”   村干部随即附和:“就是,大概是匹马吧。”   乡干部说:“那匹马一定受惊了吧?”   村干部说:“当然,不受惊它能乱跑吗?”   乡干部很快汇报到县委办公室。办公室值班的那位工作人员平时就对新闻报道很感兴趣,总在报纸上搞个豆腐块儿。此时就发挥了想象力,追问说:“作好事的是个胖姑娘?姑娘那么胖,是不是个孕妇?如果是孕妇就更有教育意义了!”   乡干部马上就坡下驴,顺水推舟地说:“可不,现在女孩子们时兴减肥,哪有那么胖的身材?八成是孕妇!”   经过这些干部的大胆推理,《孕妇栏惊马拯救儿童》的报道很快就这样上了市报的头版头条。然而,这仅仅是事情的开端。聪明的作者绝对不会到此刹车,下面还大有文章可做的。于是,他(作者)也像前面的那些干部一样,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驰骋了。   胖姑娘有没有婆家?应该有个婆家,而且最好婚姻非常美满,订了亲马上就要过门。接下来,最好是乡亲们看到了报纸上的这则新闻,传得风言风语。男家于是兴师动众地来到女家大吵大闹,索赔彩礼,追究精神损失费……   胖姑娘面对飞来横祸无法自明,羞愤交加,几乎投河上吊……后来得知是报上的新闻惹起的风波,于是两家共同把矛头指向了那些干部,故事就又可以向前折腾了。   昨天说过,故事就是“故意找事儿”。故事就是这样折腾出来的。作者就应该善于‘使坏”,善于找事儿,善于把水搅浑,就应该“惟恐天下不乱”。“小事化大,大事搞炸”。试想,如果按照事件的原貌写出来,还会有人看,还会有人登吗?人们还会津津有味地到处传播吗?   做编辑的为了某一篇稿子的加工提高与作者交流,经常听到或者看到他们这样说:“我写的是真人真事啊!”,“事情就发生在我们那里呀!”等等一类的话。这就是目前一些故事写的太“实”的原因。缺乏大胆地虚构、想象和夸张,不对素材进行大幅度的加工改造,就不可能产生以上那些优秀的作品。   作者如果过于老实,原封不动地把生活的真实搬进自己的作品,顶多做一些挖挖补补的事情,文字上的润色,唯恐违背生活真实,可以说,在这条狭窄的道路上是不会有太大的出息的。   作者总是拘泥于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不敢虚构,毫无想象力,不仅是故事,这的确是一切文艺创作之大忌。我前面说的“改造人物,转换背景”就是这个意思。上面的例子中,“胖姑娘”可以改造为“孕妇”,“年轻人”可以改造为“小孩子”,“小毛驴”也可以改造为“惊马”,只要有利于你的力求“更典型、更集中”的构思,无论是性别、身份或者年龄、职业,包括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你爱怎样改造就怎样改造,爱怎么设置就怎么设置。   我们在选择素材的时候,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能够反映人民大众心声的,未必就有故事性或者趣味性;具备故事性或者趣味性的,不一定就能够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所以,要使素材成为作品的题材,就需要提炼、加工和改造。   一些富有创作经验的作者朋友是十分珍惜素材的,他们每获得一个素材,都会进行一番认真地分析研究,削尖脑袋钻进去,哪怕有一点可取之处也不会轻易放过。就会紧紧抓住“这一点”反反复复的加工改造,逐渐使之成为故事创作的题材。   再给大家讲一

文档评论(0)

tianma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