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编辑部纪事.pdf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术编辑部纪事.pdf

里柯夫的画,提起笔没 日没夜,他的儿子见状生畏地说 :“我长大了可不写文章 !”孩子们哪 知他理论写作的苦中乐趣。他的文艺评论,都是有关现实意义的问题 ;他所推荐的作品,都 是他喜爱的、认为有创造性的美的艺术。他不愿意写自己不感兴趣的应景或应酬文章。有一 次他接到电话,特请他评介一位著名人物的画。他回答说 :“我是很尊敬老人的,可是他的画 不好谈啊 !”终于婉言谢绝了。 在4O年来的新中国文化生活中,朝闻同志的文艺评论,起到发现美,评价美,创造美 的作用。他善于在古今中外成千上万的艺术创作中探寻瑰宝。编辑部的青年很愿意随同他选 画、看戏,听取他的意见,提高自己的审美力。有些作品如汉代石刻 朱雀》、l:L~ll时委尼埃 的油画 女仆的早餐 ,初看并不惊人,但经他介绍之后,愈看愈有意味。他的文集插图,集 中了他的赏艺精品。他评价作品有时也表现出一 己的偏爱。50年代初,他谈东欧一位铜版画 家的写景作品。当时编辑部主任倪贻德同志说:“谈石头底下长出几棵树 ,能写那么长的文章, 我是做不到的。”言外之意,他不太同意朝闻同志的审美观点。朝闻同志大概是对画里树的倔 强生命力感兴趣 ,类似文同画竹引起苏轼的注意。评论艺术一向是主观因素很强的工作,看 法分歧,不足为怪。 朝闻同志欣赏齐白石的书、画、篆刻。他的前三本书都是齐白石写的书名。他写文章 并为齐 白石画集作序 ,介绍一代大师的艺术成就。当时有的国画家背地里用很难听的话骂他, 他置之度外。对于黄宾虹的画他也是赞赏的。我早年不懂黄宾虹黑糊糊的山水画好在什么地 方,有次听朝闻同志说 :“他把江南潮湿的草木丰茂的特点表现得很好。”我得到了启发。对 于有创造性的杰出画家如潘天寿、石鲁、李可染等,他都写过文章。再往前看,早在 1949 年中国画面临何去何从的转折时刻,他就在理论上做过指导。有位作家说山水画中的房子像 火柴棍搭起的,老国画家们听了很不顺耳。他们请王朝闻做报告,看他的文章 《祖国遗产不 容轻视》,认为他和蔡若虹同志是懂国画的内行 ,信服他俩的理论。以我看,中国画创作几 十年来基本上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王、蔡是有理论贡献和倡导功绩的。40年前朝闻同 志写道 :“真正富有创造性的艺术,不可能和过去的文化传统脱离。”这个科学的论断今天仍 有其现实意义。 尼特教授的风采 王朝闻同志是 美术 月刊主编,他请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授倪贻德当编辑部主 任。倪贻德是油画家 ,在作品上签名尼特 ,由此青年编辑有人称他倪先生,有人称他尼特教授。 我初到编辑部,负责写简讯和处理读者来信 ,拟好复信稿 ,送倪审阅后发出。 尼特先生面色润泽,容光焕发,戴一副浅颜色框架的眼镜。青年人说 :“倪先生上了年纪, 应该戴黑色框架眼镜。”倪回答 :“正因为上了年纪,戴浅色框架眼镜才显得年轻。”尼特先生 说 :“诗人是鸟,画家是树。”他不张扬,也不装饰,自由自在四个字可以概括他的生活境界。 尼特先生有文学修养,写过小说 玄武湖之秋》。他重视修辞学 ,讲过这样的故事 :一员武将 出征 ,屡打败仗,他上书皇帝说 “臣屡战屡败”,师爷说这样写不行 ,修改为 “臣屡败屡战”, 将败将的气馁情绪转化为昂扬的斗志。尼特先生也讲过这样的笑话:一员武将上书皇帝说 “臣 虽年老,部下精锐可用”,写入奏折时,将 “部下”误写成 “下部”。新颖的故事、笑话,令 青年们倾倒。倪先生任美术编辑部主任不到3年,便归去来兮,返回他惬意的教授岗位。 气象万千 的 1958年 1958年是群众诗画创作最活跃的一年 ,出现了这样的好诗 :“久不见娘心想娘,回家看 娘也平常,睡到半夜猛想起,明日公社要挑塘。”清新 自然的诗句,描写出一心为公的农民精 神境界。出现这样的好画 :要胜将军的棋很难》,描绘一名小兵和老将军对弈,费尽心机也 赢不了安然稳坐的老将军。将军下连队当兵,是 1958年部队的新气象,这一举措使官兵的 关系更加亲密了。不过,这样的好诗好画,并非群众创作的主流,主流是一时甲天下的江苏 邳县农民画。富有浪漫精神的 孙悟空误把炼钢炉看成火焰山》,新颖有趣 ;描写农民奋战的 打《井 ,热火朝天 ;赵大娘信心强,烙着煎饼把歌唱》,从 日常生活中表现农民的乐观情绪。 农民画存在着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是脱离现实生活的随意夸张 ,如 ((飞机撞断了老玉米杆 , 长得如此高的老玉米,岂不成了废物?鲁迅论艺术夸张,举 “燕山雪花大如席”为例,说燕 山虽然没有大如席的雪花,但是雪花是有的,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荒谬 了。我引鲁 迅的话,只是个大意,不是原辞原句。鲁迅论述的要点是,夸张要建立在事

文档评论(0)

只做精品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