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曙光学校八年级历史 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docVIP

云南省保山曙光学校八年级历史 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云南省保山曙光学校八年级历史 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一 内容与分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指的是爱国官兵英勇抗日;中日《马关条约》, 其核心是邓世昌的主要事迹;《马关条约》。理解它关键就是要学生了解英雄的事迹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学生已经学过列强侵华的一些战争,本节课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的,由于它还与政治、地理有一定的联系 ,所以在本学科有重要的地位,教学的重点是邓世昌;《马关条约》,解决重点的关键是要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利用教材中的历史图片和历史地图,了解掌握邓世昌的优秀事迹,分析理解《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二目标与分析 1.目标: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掌握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邓世昌的主要事迹。 2、分析:理解邓世昌英勇杀敌的爱国精神和他的优秀事迹,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就是指甲午中日战争没落的封建制度和国力的衰弱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 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甲午中日战争战争爆发后,清政府采取避敌求和的方针难理解,产生这一问题的困难的原因是初二学生对近代史的史实不够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差。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一:爱国官兵英勇抗日 设计意图:通过此题使学生了解爱国官兵英勇抗日英勇事迹。 师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了解掌握其重点内容,教师适当补充一些有关的历史内容,然后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问题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日本明日维后,新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开始对外扩张,制定征朝侵华的大陆政策。 1894年7月25日凌晨,日本舰队对中国军舰发动袭击,一场日本“蓄谋已久”和“精心策划”的侵华战争爆发了。 问题2:甲午中日战争中主要的战役有哪些? 1)黄海大战 时间:1894年9月 经过:北洋舰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 结果:日本取得黄海制海权。 2)辽东之战:日本分两路进攻,攻占九连城、大连、旅顺。 3)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补充资料:威海卫战败这不仅意味着清朝在中日战争中败局已定;而且也代表着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的夭折,洋务运动也画上了句号,它用一个沉痛的代价告诉人们:在饱受列强欺凌的清朝末世,近代化是何等的举步维艰! 诗人闻一多在《威海卫》一诗中深情地呼唤:母亲,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我有一座刘公岛作我的盾牌。快救我回来呀,……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而满清大员们最关心的不是加强战备,而是“国威”与“颜面”,刚忙完六十大寿的慈禧太后急忙命人赴日议和,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又一个不平等条约, 问题3:结果怎样? 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例题一:在黄海战役中,致远舰管带壮烈捐躯,他是 ( B ) A、冯子才 B 、邓世昌 C、丁汝昌 D、左宗棠 变式练习: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的第一次交锋是 ( A ) A、黄海海战 B、威海卫海战 C、马尾海战 D、东海海战 问题二:中日《马关条约》 设计意图:通过此题使学生了解《马关条约》签订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师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教师适当补充一些历史内容,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问题1:关于《马关条约》具体讲了哪些史实? 1)时间:1859年 2)双方代表:李鸿章(中方) 伊藤博文(日方) 3)内容:①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及附属岛屿给日本。 (割三地) 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赔两亿)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刺激了帝国主义刮分中国的野心 .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开四口) 中国民族经济危机严重 4)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此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加强。 问题2:说一说《马关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哪些严重危害? 《马关条约》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1895年有人写的对联思考:“台湾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干什么?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说明什么问题? “颐和园又搭天棚”是指以慈禧太后、李鸿章为首的投降派苟且偷安,国难当头,慈禧生日,还搞什么“万寿盛典”,这一小撮腐败、卖国的人主持国家政权哪有不败之理。 例题二:下列哪个条约中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 D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458647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