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纳米银介绍,纳米银奶瓶介绍,纳米银,纳米银抗菌剂,纳米银抗菌凝胶,纳米银抗菌整理剂,纳米银抗菌塑料母粒,纳米银纤维面料,纳米银隐形避孕套,纳米银抗菌涂料
银多邦 纳米银胶体抗菌液介绍
一、什么叫纳米银胶体溶液
液体混合物分为溶液、悬浊液和胶体溶液三种。
1、溶液是指溶质在1nm以下的液体,其性能稳定,光线能够自由穿过;
2、悬浊液是指溶质在100nm以上的液体,其性能不稳定,光线不能穿过;
3、胶体溶液是指溶质在1-100nm之间且性能稳定液体,光照时会产生慢反射出现丁达尔现象。
银多邦 纳米银胶体抗菌液就属于胶体溶液,该溶液中的金属银离子做不规则的布朗运动,光照时会出现丁达尔效应。金属银的比重虽然很高,且不管其浓度有多大,纳米银胶体抗菌液中的银离子永远不会积聚也不会沉淀。
溶液
纳米银
(胶体)
悬浊液
→
丁达尔效应
二、前抗生素时代对金属银的认识
中国《本草纲目》“银屑,安五脏,定心神,止惊悸,除邪气,久服轻身长年”的记载。银自古以来就被用于加速伤口愈合、治疗感染、净化水和保存饮料,在基督诞生之前,古希腊就用银器保存饮用水,防止细菌生长;古代腓尼基人为了保鲜,在航海过程中用银质器皿盛水、酒、醋等液体;古代地中海居民把银币放入木水桶中,来阻止细菌、海藻等腐败微生物的生长。 公元前338年,古代马其顿人征战希腊时,用银片覆盖伤口来加速愈合;国皇帝和大臣用银筷进食;中世纪一直用银箔保护伤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还用银线缝合伤口,不易感染;古埃及金字塔内已发现银器;据记载德洛伊僧侣普遍使用银器;世界各地,长期爱用银质餐具,俄罗斯、瑞士家庭爱用银过滤水;美国早期将银币放进牛奶罐,可以保鲜;太空卫星中贮水均是银罐; 1884年,德国产科医生F. Crede,把浓度为1%的硝酸银溶液滴入新生儿眼中,预防新生儿结膜炎导致的失明,使婴儿失明的发生率从10%降到了0.2%,直到今天,许多国家仍在使用Crede 预防法。银盐:0.5%的硝酸银是治疗烧伤和创伤的标准溶液;10-20%的硝酸银溶液涂抹,可以用于治疗宫颈糜烂。磺胺嘧啶银: 1968年引入市场,由于它对各种细菌、真菌都有高效的杀灭作用,能够自然、无痛地对伤口部位进行完全修复,不用植皮,已成为治疗外伤(如烧伤)的重要药物。已被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胶体银或银蛋白是有效的局部抗感染物质,胶态银可以用于妇科洗涤消毒杀菌。镀银物质:在绷带上涂一层银,作为敷料使用。镀银缝合线、镀银导管等。从在北京召开的首届“纳米技术产业化与投资高峰论坛”会议上获悉,深圳清华源兴纳米药业公司利用纳米技术研制出“防集聚纳米银抗菌微粉”抗菌产品中科院、医科院、军科院、北京大学等权威机构检测认为,这种纳米银微粉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等数十种致病微生物都有强烈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对引起性传播疾病的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均有极强杀灭作用。专家认为,这种纳米银抗菌微粉还可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纺织服饰、水果保鲜、食品卫生、日用化工等领域。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发现,把极微细的“纳米银颗粒”注射进病人体内后,银粒会依附在乙型肝炎病毒上以抑制病毒复制,10分钟内可减少40%病毒,1小时后可使约90%病毒消失,患者近乎痊愈,而且不会出现抗药性。医学院估计,通过药物、动物等测试后,最快3至5年后可以临床应用。据香港文汇报报道,港大医学院内科学系和理学院化学系经过3年的研究,发现“纳米银颗粒”可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QB/T 2881-2007鞋类衬里和内垫材料抗菌技术条件李时珍说银本无毒,其毒则诸物之毒也 0.5%的硝酸银是治疗烧伤和创伤的标准溶液;10-20%的硝酸银溶液涂抹,可以用于治疗宫颈糜烂。诸物 早在明代,中国的《本草纲目》中也有“生银,味辛,寒,无毒”的记载,李时珍说,“银本无毒,其毒则诸物之毒也”。“银通过阻断微生物的呼吸酶系统(阻断其能量产生)来杀灭微生物,但对人体细胞没有负面影响……几个世纪以来银的使用证明了银对人体组织是无毒的,毒性是由用于传输银的结合物质引起的,比如硝酸和磺胺嘧啶。” 1990年,美国毒物与疾病登记处及美国公共卫生局委托Clement国际公司进行了银毒性的调查,内容涉及银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其对健康的影响,根据该研究,至今还没有外用银引起人毒性反应或影响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生殖系统的功能以及发育和遗传毒性的报道。 100多年来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证明,银非常安全。 人们针对银的安全性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实验。Lentz将含1.52克/升氧化银的饱和溶液静脉注射给不同的动物,每天3次,一次4毫升,连续3周,没有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这相当于70公斤的人每天摄入1190毫克的银;Gompel和Henri[4]研究了长期重复注射胶体银溶液对豚鼠的影响,他们发现,豚鼠静脉注射0.25克/升的胶体银,每天1-2毫升,连续2个月,没有出现异常反应,这相当于70公斤的人每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