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word教案.docVIP

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word教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word教案,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孔子是什么的创始人,孔子死后儒家分为几派,孔子和学生教案,儒家经典多与孔子有关,孔子死后儒家分成,儒家文化孔子,孔子拜师教案,孔子儒家思想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 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2课时) [课程标准] 了解孔子的生平:在鲁从政、周游列国、晚年从事文化教育事业。 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思路] 通过提供大量的原始材料,及阅读教材内容分析概括出孔子生平大事,孔子思想核心,教育思想和对后世影响的具体表现,从而形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去正确的评价孔子及其思想。 [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谈话法、情景设计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文化古籍整理:编订整理《六经》 [教学步骤] 导入:投影1986年《美国人民年签》世界十大思想家,首榜——孔子 新课学习: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视频:《孔子的一生》、学生阅读教材、孔子自我一生评价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学生归纳: 1、学习礼乐(15岁) 2、讲学收徒(30岁) 传承礼和仁;创办私学,广收学生 3、从政生涯(51岁) 官:鲁—中督宰——司寇 政治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加强君权,削弱大夫权,抑制陪臣 结果:从政失败 4、周游列国 政治主张未被采纳,原因:诸侯争霸,崇尚武力,轻视礼仪 5、献身文化 整理文化典籍 二、开创儒家思想 阅读下列材料: (1)春秋时期,出现了“臣杀君、子杀父、少陵长、庶废嫡”等行为,孔子对此十分愤怒。 ——《中国哲学史通览—秦哲学》 (2)鲁国季氏窃用天子之礼,“八佾舞(64人跳的舞,天子专用)于庭”,孔子对此举动极为愤慨,叹曰:“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论语?季氏》 请回答:(1)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状况? (2)孔子的态度是什么?他准备怎么做? 1、背景: ① 春秋:奴隶制——封建制 “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② 孔子恢复周礼,传承礼乐文化,创立儒家学派 2、儒家思想: A、礼(孔子思想的目标、基础) ——礼是政治概念 ① 礼的含义: 西周实行对君臣父子上下尊卑作出严格规定的一套宗法登记制度。 “君臣有别,长幼有序” ② 关于礼的做法: 遵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规范,“非礼勿……动”,从而形成西周时天下安定局面,避免春秋时天下动乱局面。 ——克己复礼 ③ 评价:孔子推崇周礼,恢复周礼,实质是维护摇摇欲坠的奴隶社会规范制度。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违背历史潮流,体现了思想保守的方面; 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生活安定,有积极意义。 B、仁(孔子思想的核心) ——仁属于伦理概念 ① 仁的含义: 仁者爱人,包含仁爱、关怀、体谅、包容等一切美德, 为人处事的最高道德标准。 ② 关于仁的做法: “克己复礼为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亲亲为大” 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应“节用而爱人”(爱惜民力) ③ 评价: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进步性 仁爱有等级 孔子提倡仁的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于不坠。他把伦理规范的“仁”与政治范畴的“礼”结合,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中庸。 C、中庸(调整方法) ——属于哲学概念 ① 调整对象:礼和仁 礼仁关系: 礼:等级规范; 仁:人际关系 礼 √ 仁 Χ ——矛盾激化 礼 Χ 仁 √ ——模糊上下尊卑 ② 协调礼和仁的方法:中庸 a、中庸的含义:“恰如其分” b、达到中庸的做法:“和而不同” 礼、仁、中庸思想是孔子创

文档评论(0)

xiao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你好,我好,大家好!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0162041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