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肠杆菌YH().ppt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肠杆菌YH().ppt

本章要点 1. 大肠埃希菌的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2. CFA;大肠菌群;带菌者 3. 志贺菌属的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4. 沙门菌的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5. 肥达试验结果的判断及意义; 6. 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有哪些? 7. 变形杆菌的致病性; 8. 迁徙生长现象;外斐试验 卫生部公布2014年8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 ?????????2014-9-9   2014年8月(2014年8月1日零时至8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港澳台,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563589例,死亡1280人。其中,甲类传染病中霍乱发病7例,无死亡;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白喉无发病、死亡报告,其余22种传染病共报告发病304895例,死亡1249人。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淋病,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3%。 同期,全国共报告丙类传染病发病258687例,死亡31人。报告发病数居前3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和流行性腮腺炎,占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94%。 *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1.标本: 2.分离培养与鉴定: 3.毒力试验: 4.快速诊断法: (1) 免疫染色法: (2) 免疫荧光菌球法: (3) 协同凝集试验: (4) 胶乳凝集试验: (5) 分子生物学方法: * 四、防治原则 非特异性预防应以人为中心,努力防止人的感染和传播。 活疫苗的研究: 链霉素依赖株(streptomycin dependent strain,Sd)活疫苗:目前已能产生多价志贺菌Sd活疫苗。 杂交疫苗:宋内志贺菌与伤寒杆菌Ty21a的杂交疫苗。? 多重耐药性。 * 第三节 沙门菌属 (Salmonella) * 二、致病性 (一)致病物质 1.侵袭力:沙门菌有毒株能侵袭小肠黏膜。 2.内毒素:引起宿主体温升高、白细胞数下降,大剂量时导致中毒症状和休克。 3.肠毒素:个别沙门菌如鼠伤寒沙门菌可产生肠毒素,性质类似ETEC产生的肠毒素。 * (二)所致疾病 沙门菌中仅有引起伤寒和副伤寒的沙门菌对人类有直接的致病作用。 人类沙门菌感染有4种类型: 1.肠热症 2. 胃肠炎(食物中毒) 3.败血症 4.无症状带菌者 * 第一次菌血症 时期:病程第一周,血液、骨髓液细菌 培养阳性。 症状:发热、乏力、不适、全身疼痛等 前驱症状。 * 第二次菌血症 时期:病程第二、三周,血液、骨髓液细菌培养阳性,粪便、尿液细菌培养阳性率高。 症状:全身出现明显中毒症状: 持续高热,相对缓脉; 外周血白细胞数目明显下降; 胸腹部皮肤出现玫瑰疹; 肠道局部坏死、溃疡,严重者有出 血或肠穿孔并发症。 * 2. 胃肠炎(食物中毒): 是最常见的沙门菌感染,约占70%。 鼠伤寒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等污染食物(肉类/蛋类/奶制品)引起。 临床表现:发病急,发热、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偶有黏液或脓性腹泻。多在2~3天自愈,但严重者可伴有迅速脱水,导致休克、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 英国爆发“西瓜沙门氏菌病” 2012年02月3日11:05?? 英国从6个月大的婴儿到85岁的老人各年龄段都出现了沙门氏菌感染病例,他们都是2011年12月份开始患病的。造成1人死亡,34人病倒。 * 3.败血症: 多见于儿童和免疫力低下的成年人; 由鼠伤寒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肠炎沙门菌 /希氏沙门菌等引起; 临床表现: 肠道症状不明显,但败血症症状明显且严重,有高热、寒战、厌食和贫血等。 10%的病人,细菌随血流播散,侵犯机体某些组织器官,引起局部化脓性炎症,如脑膜炎、骨髓炎、胆囊炎、心内膜炎、关节炎等。 * 4.无症状带菌者: 指在症状消失后1年或更长的时间内仍可在其粪便中检出有相应沙门菌。约有l%~5%伤寒或副伤寒患者可转变为无症状带菌者。 * 沙门菌潜伏的部位:胆囊/尿道中。 年龄/性别与无症状带菌发生的关系: 中老年患者(50岁以上),无症状带菌率可达10%,约为20岁以下患者的10倍。 女性患者转变为无症状带菌状态的发生率是男性的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ewfdg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