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与自为之间论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作用的潜在品质.pdfVIP

自在与自为之间论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作用的潜在品质.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在与自为之间论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作用的潜在品质,自在自为,自在与自为,自在阶级自为阶级,自在和自为,品质实践报告,好自为之,好自为之是什么意思,好自为之庄心妍,自为墓志铭

第 卷 年 27 (2007) 教 育 理 论 与 实 践 第 期 第 页 No.10 P3-P7 10 3-7 “自在”与“自为”之间 ———论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作用的 “潜在”品质 ■王占魁 摘 要:一直以来,教育实践似乎青睐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生式的“同在”观念,然而,二者间的这种“同 在”的现实表征很多时候只是冰山一角,而教育实践冰山下面的巨大的理论支撑的存在却并不为所见,而这种 “无”恰恰就是教育理论对于教育实践的巨大支撑性的“潜在”。而太多的时候它却被理论者和实践者误读为自在 的“不在”。事实上,这恰恰是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发生作用时的一种自为的“潜在”品质,也是教育理论所固有的 作为一种“整合中”的存在的常态,它亟需教育理论者和实践者去正视。 关键词:教育理论;教育实践;潜在品质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G40 A 1004-633X(2007)10-0003-05 一、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之“隐现” 思,可谓善喻矣。”这种古人所追求的教育实践逻辑是 从中国的教育传统来看,教育理论对于教育实践 无可厚非的,然而,我们在解读的时候又有几分把握 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至今仍然有着其相当活跃的生命 呢? 力。《论语》有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论 笔者认为很难下结论。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现 语·为政》)教育理论所要直面的学习问题是指向教育 在的理论理解已经不能够和古人的教育实践同在了, 实践之思的。然而,“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 换言之,是因为古人的这种理论表征是基于长久的教 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 育实践提炼的结果。因此,当教育理论落实到教育实践 义。”(《论语·季氏》)这其中的“视”、“听”、“言”、“疑”之 中,它必须超越一般的认识范畴,因为它的存在理由就 思很少被教育实践者所关注,而“色”、“貌”、“忿”之思 是指向这种整合式的超越,而不是原封不动的照单操 又常常被误解、误会。“不愤(心求通而未得)不启,不悱 作。这是因为,教育学所要研究的教育策略却并不以 (口欲言而未达)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教”为转移,而是总要参照“学”来思考这种“教”的 (《论语·述而》)朱熹解释:“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 “适”。换言之,教育学所要达成的“才”取决于“学”的成 辞。”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开其意”、“达其辞”, 就量,而非“教”的劳苦度。诸葛亮在其《诫子书》中说: 就必须创设一种促使学生变得“心求通”,“口欲言”的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可见,教育 教学情境,亦即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 要使“人”成“才”,就必须让其“学”,而且还必须要有其 心理状态,才能收到启发之效,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的 个体的“志”(意志)的参与。笔者认为这里的意志,不仅 作用。《礼记·学记》说:“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 体现为一般的意志力所支撑的苦学这一层意义,而且 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启发诱 也应该有一种生命的自觉在里面。这样,教育策略才能 导)也。”如何善喻呢?“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在人的“志”之“学”中显现其智慧的魅力和价值。第斯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 多惠也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 作者简介:王占魁( ),男,河南新郑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和终身教育研究。 1980- !! 教 育 理 论 与 实 践

文档评论(0)

tianma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