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中西方文化差异渊源
略谈中西方教育思想差异渊源
姓名:许斌 学号:120612116
摘 要:教育是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社会的发展诞生了人类的教育文明,教育文明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社会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文明,也产生了不同的教育文化。探寻两千多年前的东西方教育文化,则以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罗马文化为重要影响。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从孔子、墨子、孟子开始,特别是孔孟思想影响中国两千多年。在西方,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西方“三哲”,他们对西方二千多年教育思想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但中西方不同的教育思想的起源,折射出中西方教育观念的差异。
关键词:中西方 教育思想 差异
中西方传统文化教育思想中对人文教育和自然科学教育的重视程度是不同的,其形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它是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各个历史阶段社会现实生活的缩影,同时也是人们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人、自然和社会关系认识不断深化的产物。古代中西方虽然处于不同的地理位置,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这两个地方几乎同时诞生了不同的思想文化,教育思想也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一、中西方教育思想发源时期的比较
古代希腊的三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毕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家。他们的教育思想对以后两千多年西方,主要是以欧美为主体教育思想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后世发展了的许多重要教育观点都可以从古希腊三哲的思想中找到最初的痕迹。从生至死,三位哲人共经历147年。几乎与此同期,中国古代出现三位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墨子、孟子,孔孟的儒家教育思想对以后的两千多年的中华民族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孔子、墨子、孟子,三位哲人共经历262年。
西方教育的始祖苏格拉底和中国的孔子一样“学无常师”,听过哲学家德蒙和阿那克萨哥拉的讲学,还有阿尔克劳、普罗泰戈拉的讲学,还听过诗歌和音乐教师的讲演。苏格拉底曾三次奉命从军,人选为五百人会议成员。他一生的主要事业是探讨伦理哲学和从事公众教育当时没有学校,没有教科书,他以在各种场合进行演讲、交谈为主要教育活动形式。柏拉图在苏格拉底门下受教八年,是苏格拉底得意门生。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在柏拉图的阿加德米学园学习达二十年。他们三人都是师生关系,在继承老师的思想之上,既是一脉相传的,也有自己独立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
孔子从师过许多老师,做过管仓库和管牛羊的小官,三十岁左右开始私人讲学,长达四十余年,弟子多达三千余人,一生主要从事聚徒讲学和整理古代文化。墨子,据《淮南子·要略》记载:“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但发觉儒者“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遂“背周道而用夏政”,自立学派,实际上对儒家学派进行扬弃。孟子是孔子之孙子思的门徒,是孔子思想的嫡传,汉代“罢黝百家,独尊儒术”后,孔孟之道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
中西方在各自出现三位形成学派的教育家思想之前,也都有过较长的演变历史,古希腊文化和教育自公元前100多余年开始,经历了荷马时代、古风时代、古典时代。中国自夏商周记载来看,周朝公元前11世纪开始进人奴隶制高度发展时期,也是教育比较成形的开端。中西方的历史很相似,古希腊有《荷马史诗》,古代中国有《诗经》,当时教育状况应该是接近的。特别是中西“三哲时代”,对中西方教育思想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肯定地说,中西方三哲时代是中西教育思想的发源时期。在古代中国,以孔子学说为主,孟子是在孔子学说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在西方以苏格拉底学说为主,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也是在苏格拉底学说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
二、孔子与苏格拉底在教育目的上的不同
孔子从两个方面论述了教育的作用和地位,一方面是孔子认为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工作,孔子强调通过教育工作取得民众的信任,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把教育和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的关系进行了结合。另一方面,从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上论证了教育的作用,他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从这两方面论述了教育的意义。
苏格拉底对教育的意义论述,他认为人天生是有区别的,但不管这种区别有多大,教育能使人得到改进,对于想熟悉建筑、金工、农艺、人事管理、胜任将军职责、有治国本领等这一类事情,是可以由人的智力来掌握的,学习它是可能的。实际上孔子是存在过分夸大教育的作用的,苏格拉底没有这样的观点,这一点对中西方的教育发展影响是不同的。
孔子从“为政在大’的政治主张出发,主张把官职与学习紧密联系起来,有官职的人应该是受过教育并继续学习的人,受过教育的人应该得到一定的官职,就是“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基本含义。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术在判断是非、荣辱、善恶时,应受“有专门知识的人的意见所支配和左右。”他是专家治国论者。
两者在教育的目的上的不同认识,对中西方教育的影响更加殊异。苏格拉底把教育作为人才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正式版)SH∕T 3553-2024 石油化工汽轮机施工及验收规范.pdf VIP
- 电气专项施工方案.doc VIP
- 个人简历——【标准模板】.doc VIP
- 软件开发工具unsp ide使用说明书.pdf VIP
-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英语 Unit 3 Period V Culture Corner & Bulletin Board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1.ppt VIP
- 老年病多学科诊疗模式.pptx VIP
- GPX 生产手册.pdf VIP
- 老年病多学科诊疗模式.pptx VIP
-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英语 Unit 1 Lifestyles单元归纳提升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1.ppt VIP
- 新课标高中英语 教师用书配套资料 Unit1~2 阶段综合检测 北师大版必修1.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