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下扬子地壳P波速度结构符离集-奉贤地震测深剖面再解释.pdf
讲学屯苏 第51卷第21期2006年11月 论文
下扬子地壳尸波速度结构:符离集.奉贤
地震测深剖面再解释
白志明Ⅲ王椿镛㈤
(①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构造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②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81.E~mail:bbzzImn@mail.igcas.ac.cn)
摘要利用适于地壳速度结构重建的有限差分反演技术和RayInvr技术,解释了下扬子地区符离集.奉
贤地震测深剖面密集的宽角反射/折射地震资料,重建研究区地壳上地幔顶部P波速度结构.该剖面速
度模型在纵向上大致可分上地壳、中地壳和下地壳三部分,横向上可划分为6个块体.研究区速度分布
符合稳定地台的速度结构特征.上地壳总厚度10.5~13.0km,速度横向变化剧烈,底部速度可达到6.2
km.s~.中地壳下部及下地壳上部速度分布横向不均匀性显著.中地壳上部和下部、下地壳及上地幔顶
km.S-1左右.莫霍界面深度为30~36
部的P波速度值度值分别在5.9—6.2,6.3~6.4,6.6—7.0和8.06—8.30
km.郯庐断裂带域两侧中上地壳速度结构明显不同,而下地壳未见明显的速度异常和界面形态异常显
示.推测郯庐断裂嘉山段在中生代曾经切割整个地壳,后由于造山带伸展及壳内均衡作用等,使得断裂
特征在弹性中上地壳中得以保留,而在粘塑性下地壳中的断裂迹象则逐渐消失.镇江附近5级以上地震
与延伸至下地壳的深大断裂有关,其地震成因可能是来自岩石圈的能量容易沿深大断裂传输至中上地
壳,在构造有利的位置积聚,最终诱发地震.
关键词 中国东部 符离集.奉贤测深剖面 宽角地震资料 速度结构 郯庐断裂带 地震
本研究的符离集(安徽)一奉贤(上海)宽角反射地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为获取地壳精细结构,人
震剖面(图1)测位于中国大陆东部,野外工程由原地们发展了系列宽角地震资料反演与成像解释方法,
矿部、长春地质学院及国家地震局于1984年夏协作
完成.测线跨越中国东部主要的深大断裂体系——郯
庐断裂带.郯庐断裂带是几大板块的接触边界…,同
时也是中国东部主要的发震断裂带,其在地球动力
演化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历来倍受瞩目.该测线严格按 参数化方式灵活、反演算法稳定、计算速度快等优点,
直线展布,总长度570km.测点间距为1km,排列长
度150km,每炮用150台地震仪记录地震信号.野外
得到广泛应用[13—18].本文采用“剥皮法”思路逐层成
工程采用150,120,90,60和30km等多重激发相遇观
像,即利用有限差分反演获得上部地壳精细速度结
测系统.本次工程共实施了37炮激发(其中于18个炮
点处执行了35次纵炮激发),共获取了4633道有效记
逐层反演,最终获得整个地壳速度结构模型.
录.如此丰富、密集的测深资料在中国大陆是少见的.
陈沪生等【2’3l、张四维等【41先后基于水平成层模型对该1 研究区构造背景及深部结构的已有认知
资料进行初步的处理与解释,得到了沿测线地壳结 研究区位于华北地块与扬子板块交汇部位的下
构的一些重要认识.这些研究获得了壳内界面的平 扬子地区.从北西往南东分为鲁西台背斜、胶辽台
均深度及某些层位的平均速度.由于受到当时方法 隆、苏北坳陷、下扬子地槽褶带、华南褶皱系五个构
技术的局限,尚未充分揭示研究区速度结构横向变 造单元.区内断裂发育,多呈北北东向、北东向和近
化的精细特征,也未能评价所获取结果的可靠性.因 东西向展布(图1).著名的郯庐断裂带、淮阴一响水口
此采用新方法重建研究区更精细与更可靠的地壳地 断裂、茅山断裂等既是众多中强地震的发生地,也是
壳速度结构,对于深入探讨中国东部地壳构造与地 上述各构造单元的边界和缝合线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