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书致仕走向科学报国丁文江.pdf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档 案文化 danganwenhua 从读书致仕走向科学报国的丁文江 □ 张国花 丁文江一生的研究和活动范围甚广,在 的胸怀,在课余闲暇的时候,他还喜欢与同 绪,不仅要考虑到他家里的经济承受能力, 他涉足的每一个领域,他或有骄人的成就, 学谈论国事,“两人者相与援引历朝军国重 还要说服他的家长对出国学习的疑虑,不仅 或作出了开拓性贡献。结合对丁文江早年的 事,剖析利弊,商榷得失,或推论当代政治良 如此,他出国深造也是拿全家的前途来冒 有关材料,从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 [1] 险,还会减少家中他人的机会。但自幼就胸 窳,人才贤否”。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和读 出发,对青少年时代丁文江的思想意识、思 书取向奠定了丁文江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怀大志的丁文江抓住了这个机会,他哥哥后 维方式在其留学后发生的变化以及取得的 并在少年丁文江身上产生了深厚的影响。这 来回忆:“弟谓涛:‘不有居者,谁侍庭帏?不 成绩,作一些浅显性的分析。 种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孔子主张知识分子 有行者,谁圆国事,家与国,尔我当分任之。’ [1] 1887年4月13日,丁文江出生在江苏 在维护儒家政治理想的前提下积极参政、议 自后涛所以甘于蜷伏者,成弟志也。” 省的一个士绅家庭,他的家乡是一个较为偏 政,其学生子夏的“学而优则仕”更成为流传 1902年的秋天,丁文江东赴日本求学。 僻的小镇。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其受沿海的 千古的名言。少年丁文江也有这种读书致仕 在当时东京的中国留学生居住区,排满革命 近代西方思潮比较缓慢。因此,丁文江的早 的欲望,他也曾像历代莘莘学子一样刻苦攻 和变法维新是留日学生们关注的中心话题。 期教育依然是按照传统的科举要求进行的, 读,他的出色得到了老师的夸赞,“师奇其资 在此思潮的影响下,丁文江开始参与政治活 这样,他有机会接受了当时较为严格的私塾 性过人,试以联语属对曰,‘愿闻子志’,弟即 动。而梁启超激情四射的魅力文章,又进一 教育。他哥哥对此亦有着清晰的回忆:“时取 [1] 步激起了丁文江的政治热情。他担任过江苏 应声曰,‘还读我书’,师大擎节,叹为宿慧”。 士犹用八股文,塾师以此为教,亡弟亦学为 然而时代的局限,已经决定了丁文江不 留学生创办的刊物———《江苏》杂志的总编 之,偶一文成,师必称善,而弟顾以为是直优 能像往昔的莘莘学子一样,再走传统的读书 辑,把自己的感受写成了论文在刊物上发 [1] 非学语,不甚措意。”从5岁时开始进入私 致仕之路。甲午战争的爆发,及跟随而来的 表。这群留学生除了积极改良政治外,还呼 塾,到13岁考中秀才,丁文江有八年时间学 割地赔款狂潮已造成了近代中国空前的民 吁废除中国一些陋俗,他们提出了禁绝鸦 习在一所传统式的私塾学校里,他也曾像其 族危机。在强烈的图存意识驱动下,谈论西 片,反对缠足,提倡妇女解放等主张。他们批 他的读书人一样,努力埋头研究那些向文人 学和关心时务已逐渐成为士林的主流。在这 评儒家传统教育,鼓励中国人学习和使用更 学士灌输孔儒崇高思想的道德文章。但丁文 样的背景下,丁文江虽从学校以优异成绩毕 具有现代文体的语文。在日本的留学生活也 江的兴趣却并不在此,他喜欢读历史书和伟 业,并符合参加生员考试的条件,但他没去 促进了丁文江爱国思想的发展。这些年轻学 大政治家的传记,对那些关于北宋诸儒辩论 参加考试。家里反而考虑让他去中国第一所 子远离家乡和亲人,来到完全陌生的城市生 改革社会和政治的基本问题的书籍尤其感 完全采用西式教程的学校———上海南洋中 活,他们很难融入其中,他们感到心灵没有 兴趣。“六七岁后,即阅纲鉴易知录,续读四 学深造。然而丁文江巧遇的一位老师却改变 归属感,内心深处产生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 史,资治通鉴诸书,旁及宋明儒语录学案,每 了他以后的人生道路。通过对丁文江的考 念。而唯一给他们慰藉的只有同胞之情,这 毕一篇,辄系以短评。于古人,最推崇陆宣公 察,意识到在当时的情况下,对他最恰当的 使他们摆脱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