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9.教育.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古代教育 道教著作中的坐禅图 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 有“诗圣”之称的唐代诗人杜甫 元代杂剧《西厢记》 南宋画家夏圭的山水画《溪山清远图》 朱熹 王阳明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 利玛窦 明朝末年,“耶稣会”传教士抵华,吸收信徒达十万人之众。新教对华展开传教工作,则是二、三百年后的事,并且在初期一直没有吸引太多华人信徒。西洋科学知识从十六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明万历至清康熙一百多年间传入中国,开启西学输入的先河,并引发此后中国人对西方学术的研究风尚。而其中把西方科学文化散布到中国的传教士中最杰出的为利玛窦。传教士将武器构造、历法、天文、数学、物理、机械、医学、世界地理等新知传入中国。而诸如西洋制钟表、眼镜、望远镜,其他仪器的技术,也由宫廷传至民间。明末清初的学者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学习西洋文化的风气,涌现了王徵、徐光启、李之藻、李天经、孙元化、方以智等一批学习西学的先驱。这也是中国除佛教文明之外,再一次触及外来文明之“思想”的初步契机。 农业之发达 宋元时期为中国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主要因素是江南水稻种植区的开发。南宋尽管偏安南方半壁江山,人口却超过唐代极盛时期。至明代已经可以以江南经济为后盾统一全中国。中国农业生产,明末可供养一亿五千万人,清末可供养超过四亿住民,可见农业之发达。 工商业的发达 工商业最发达的时期。由于经贸发达,北宋时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即使是传统的铜币,其年平均铸币量也超过唐代二十倍。城市数量与人口不断的成长,北宋有逾1500个城市,明代累增为北宋时期的五倍;清代中叶近30000个;清末增加将近40000个,并星罗棋布于全国各地,尤其集中于江南地区。随著工商业的发展,行号开始出现。同业与工商业者组成的“行”,自唐代起相当活跃,宋以后更发达。洛阳有120个行,南宋国都临安则有400多个行。明代时更发展成为同业工会,成为更有组织的商业团体。明代中后期之后,以同地域者组成“商帮”,遍布大江南北。商帮资本雄厚,并建立同乡会馆。著名的商帮包括安徽“徽帮”和山西“晋帮”。 徽商与晋商 徽商狭其雄厚财力与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在教育、文化、艺术上均有杰出的表现,可谓“士商一体”,为中国有史以来首见的“儒商”。而“晋商”透过资本累积,涉足金融业务,形成十九世纪中国最具规模与影响力的金融体系“山西票号”,经营范围遍及全国。 生活方式 工商业的发展伴随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宋代以后都市生活型态的转变包括作息时间延长、活动空间增加、休闲娱乐多元化等。在隋唐时期,多是白天进行商业活动,到南宋,随著市民的生活型态改变,有在晚上进行,城市成为不夜城。南北朝与隋唐皆明确画分住宅区与商业区。到了宋代,祇要纳税,任何地区皆可设店营业。元明清不再严格区分居住区与商业区。而勾栏与瓦舍则丰富了文化生活,其为杂剧团等专业表演场所。茶坊除了提供消渴及提供社交场所外,也结合民间艺人,表演说唱,丰富庶民生活。 宗族制度。 廿世纪之前,中国的政权只向下延伸到县衙,其下完全通过“乡保”与“族长”进行管理。因此历朝政府都十分重视宗族的管理能力。从宋朝至民国初期,部分宗族将其订立的族规呈交地方官审批,并公告周知,使这些法令更具合法性和权威性。 道教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其诞生时间比佛教传入中国晚一百年左右。东汉末年,因社会动荡不安而产生结合巫术并聚众自保的“太平道”和“天师道”两个道教团体。自汉末道教形成到西晋灭亡后,人民流离失所,道教与佛教一并兴盛起来。道教在南北朝时期形成完备的宗教体系。道教在唐代同样受到尊崇,但它其最流行的时代是在宋代,并在此时形成后世主流的“全真派”与“正一派”。 先秦道家的《老子》与两汉时期出现的《太平经》,是道教初创所据的经典;南北朝中期,道士陆修静广集道经,整理成一千两百多卷的三洞经书,成为后世道教经典著作《道藏》的雏型。道教各典籍的内容多十分混杂,包含中国的各传统领域。道教的斋戒仪式,也受到了儒家与佛教的影响。由于道教的多神性,历代不断有神仙被纳入道教的祭祀范围。 南朝时期,陶弘景感于道教所供奉的众多神仙至为庞杂无序,乃将道教有关神仙按阶次排列其高低,首创了道教的神仙体系,而按职务与修行成就来定名分,乃是儒家与佛家的传统。神仙思想是各种宗教中道教独具的,只有道教认为人可以不死,肉体可以升仙。神仙观念有起历史渊源,早在西元前四世纪就已诞生。神仙思想显示了道家享乐主义的思想,使人们致力于研究长生不老的仙药,其在上层社会之间更为流行。 中华民国成立以后,思想自由,输入的西来文化思想良莠不齐。 当时西方尚沉浸于“欧洲中心论”,以至中国文明西源说、中国人种西来说、白种人脑高等而黄种中国人低等说[1]等等,都曾盛行一时。 中国国内则有不少人喊出全盘西化的口号,其势甚嚣尘上,对中国文化歪

文档评论(0)

feiyang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