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上《淮上与友人别》word教案.docVIP

语文版七上《淮上与友人别》word教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版七上《淮上与友人别》word教案

《淮上与友人别》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郑谷的相关文学常识;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品味诗歌中表达的依依惜别的友情。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晚唐绝句自杜牧、李商隐 以后,单纯议论之风渐炽,抒情性、形象性和音乐性都大大减弱。而郑谷的七绝则仍然保持了长于抒情、富于风韵的特点。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诗人在扬州与友人分手时所作。“淮上”即扬州,“别”在这里不是送别,而是握别,即友人去“潇湘”诗人自己去长安。 2、郑谷(约848—约909),唐代诗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在晚唐诗坛负盛名。 3、学习生字:淮上(huái) 潇湘(xiāo xiāng) 4、教师范读、领读,学生自由读。 三、品味感受: 1、“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长江边上杨柳依依,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 品评:交代了握别的时间和地点,美好的春光。在这大好的春天,朋友之间却要分手,心中的离情别绪,恰好与这大好的春光形成鲜明的反差。那依依袅袅的柳丝,那蒙蒙渺渺的杨花,唤起一层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写到极致。 2、“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晚风阵阵,从驿亭里传来几声笛声,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湘大地,而我要去京城长安。 品评:风笛”、“离亭”有特殊的意蕴,烘托了离人的特殊的情境。写两位好友在笛声中互道珍重,各奔前程。风中传来数声笛声,报道着别离时刻就要到来,离亭送别,愁绪万千,情深酒酣,欲言又止,握手告别,特殊的环境,特殊的心情,情景交织,深切感人。 四、合作探究: 1、诗文是怎样借景抒写握别之情的? 明确:诗文前三句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宴饯、风笛暮霭等一系列物象、情景,对离情进行反复渲染。结句戛然而止,在对照中愈显出其内容丰富。临歧路握别的黯然伤魂,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乃至漫长途中的无边寂寞,都在不言中得到充分的表达。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明确:本诗通过对诗人与友人握别于淮上渡口情景的叙述与描写,表现了友人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五、教师小结: 这首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结合,在写景中,深寓着别情离绪。另外,诗人用淡笔点染景色,用重笔写愁绪,同音字重复,构成了一种既清爽流利又回环往复、富有情韵的风调。 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七、板书设计: 淮上与友人别 握别时地——愁杀人;风笛离亭——各东西。 ————客中送客,倍觉销魂。 精品资料,你值得拥有!

文档评论(0)

xiao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你好,我好,大家好!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0162041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