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敦煌僧人服饰看汉化、世俗化的形成因素.pdfVIP

从敦煌僧人服饰看汉化、世俗化的形成因素.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敦煌僧人服饰看汉化、世俗化的形成因素.pdf

2013年第 4期 名、飒互谚 总第245期 THESILKR0AD 敦煌学 I 从敦煌僧人服饰看汉化、世俗化的形成因素 蔡伟堂 卢秀文 (敦煌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20) [摘要]敦煌壁画中僧人服饰与域外佛教服饰不同,从 中可看出敦煌佛教服饰汉化 、世俗化的形成过程 ,究其原因:一是本 土文化的影响,二是南北文化的交流。中土外来的僧人服饰受到本土传统服饰文化、思想的同化与影响,随着中土僧服的形成 而成为汉化的服饰文化。同时 ,它也为拥有极强包容性和同化力的中土传统服饰文化所渗透 ,而完成其汉化、世俗化过程,与 中土传统思想所相融 。 [关键词]敦煌僧人 ;僧人服饰;汉化;世俗化 [中图分类号]K89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0o5—3l15(2013)04-0026-06 僧服汉化 、世俗化 的形成 ,可 以从融人 中土佛教服饰 造型还保持印度人的模样 ,画师还不便改变僧人的形象。 中得到反映。作为一种外来思想 ,佛教服饰文化进入异 国, 第275窟东壁 、北壁由西向东排列着身高20厘米、面向西 就不能不受其所进入 国家传统思想、文化 、宗教的影响。 侧的供养人行列 。全长约 310厘米 。其 中第九身是作领队 随着佛教在 中土的输入和流传,中土出现了佛教造像 。早 的比丘 ,身体稍侧 向右。从这身僧人的服饰看 ,明显带有 在汉晋时期 .四川地区一开始便以中国人的形象来塑造佛 古印度僧服的特征,特别是袈裟袒右的披着方式。甘肃石 像 .佛像都是汉人 的面相。长江 中下游地区的佛像 ,出现 窟中最早的僧人形象,存在于西秦时期 的炳灵寺石窟第 了 “胡人 ”形象.如武 昌莲溪寺 出土镏金铜带饰佛像 ,连云 169窟 “法显供养像 ”,该造像面 目方圆,高鼻 ,深 目,小唇 , 港孔望 山佛像均为高鼻深木的 “胡像”。有的还穿胡装 ,山 似印度人 ,自袈裟袒右 、露胸 。下着条纹裙。这些都显示了 东出土佛像 ,着圆领窄袖衣 ,腰束宽带,穿裤 。④以上现象 佛教绘画一开始就带有外来僧人的面相。在衣着上早期 显示了初期佛教造像的汉化、世俗化。 画师基本上是按照 印度的佛衣规范绘制。古 印度的佛教 服饰在地理条件这个大背景下,与社会风俗相一致而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 ,从整个形势看 ,僧人服饰带有外来 为特有的袒右式。为了保暖.衣服做得长 ,但是为了方便 文化和汉民族的某些特征,这时画师用我国传统的审美习 劳作,右袖得短。可见右臂的活动,根据气候的变化,或袒 俗和绘画手法绘僧人像 .僧人袈裟衣纹线条简洁 ,服饰古 臂是十分合理的,从而对某种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朴.显示 出浑然厚重的传统佛教艺术美感 。佛教传人我国 从北魏开始 ,敦煌僧人服饰明显带有世俗化 的表现 后,见于西域,继而出现在甘肃、山西、河南等地。从考古 形式 。显示出其 已初步汉化 .标志着中土北方僧人服饰发 资料发现 。最早 出现在新疆地区的僧人服饰 ,明显带有外 展的新阶段 。僧人形象深厚、粗犷 ,已渗透 了汉民族的某 来民族风格 ,袒右(即斜披袈裟),从右腋下绕上覆左肩 ,露 些风格因素 ,体现出北方 民族的气质。这时的僧人 ,斜披 出内服僧祗支。新疆克孜尔千佛洞的僧人 ,高鼻深 目,袒 袈裟 ,下着长裙 。外来佛教服饰文化传人中土 ,出现了中 右 .似印度或中亚人 :克孜尔千佛洞第 46窟右 甬道内侧 , 土式 的僧服样式 ,增加了汉式服饰 的文化元素 ,特别是在 绘僧人 ,袒右 ,衣缘镶边 ,着 白、棕黄色袈裟 。 十诵律》卷 袈裟衣纹的处理上有所改变 ,不过程度有限。袈裟 以披挂 1《四波罗夷法》云:“僧难提比丘偏袒右肩,脱革屣,胡跪合 式形成袖子,袒胸而不袒肩的风格更符合汉民族的习俗, 掌作如是言。”③这种衣式在犍陀罗

文档评论(0)

明若晓溪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