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译文:写作感知教案4.15.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写作感知教案 曹译文 导入:为什么要讲写作感知?(2分钟) 1.没有感觉,无从写作——缺乏感知能力 原因:开学调查,很多同学说不喜欢写作,原因是没感觉,没啥写的。我们说一篇习作不在乎主题多么深远,布局多么宏大,文辞多么华美,我们可以先让我们的文字有温度有感情,写作最重要的是要有真情实感,感情感情,感受到了才有情。 高校中文专业的写作教学老师费力不讨好已是积久未能得到彻底解决的问题,因此多受病诟。老师对写作感知的培养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教学双方的合力因素导致学生写作兴趣不浓。 案例:水磨观雪。我写的是看雪的冰清玉洁和冰冷,弟弟写的是冬雪覆盖的远山和寒梅,而父亲写的是雪的颜色,我们每个人在那个下雪的清晨感知到的对象是不一样的,着墨点不一样,在感知时存在对象选择的差异是源于我们审美的差异性。 2.同一个写作主体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写作感知 案例:杜甫 总结: 写作感知所表现出来的对象选择性差异,归根结底是由写作感知主体的审美性所决定的,我们写作主体在感知的时候存在审美的差异性,写作主体感知某个对象时,感情会渗透到客体对象中,感知的结果往往随主体的主观好恶、情感变化而定。感知的特性--感知不仅是感官所获得的被动刺激,它更是渗透了主体情感、思想意志、文化沉淀、生活阅历、情趣爱好等因素的主动行为,所以不同的人看到同样的景物会有不同的感受。由于参与感知的主体因素因人而异,各不相同,由此所感知到的内容则会千差万别,异彩纷呈,主体对对象的这种不同感知即是感知的差异性。 —我们讲感知的特性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同学们要去留意这些特性在创作活动中的如何呈现,并且更为重要的是它的作用—如何指导我们写作实践。 总结:感知没有好坏对错,每一份感知都是珍贵的,每个人的感知各不相同,我们应该大胆去感知,创作性地去感知人、事、情、物,自觉自主地去感知。 过渡:我们前面讲了很多同学不愿意写是因为没有感觉,我们也讲到了写作感知的重要性,而且感知没有对错好坏,人人都可以去感知,那么到底该如何感知呢? 三,写作感知的方法(20分钟) —那么提高我们感知的敏感度,培养我们写作感知能力? 教材上的阅读、观察、调查、采访可不可以? —可以。 今天我们不讲阅读、观察、采访这些方法了,根据我自己的创作实践和教学心得,我今天和大家分享一种培养写作感知的方法:静观。 1.什么是静观? 西方:美国麻省理工学 .卡巴金博士(Jon Kabat-Zinn)静观 Mindfulness。 这是今天欧美在写作活动中所提倡的一种新的精神时尚,静观已经被写进英国小学教材。 核心观点安住在每一个当下。今天我们周遭的世界众生喧哗、世事喧嚣,甚嚣尘上,娱乐至死。我们的阅读是碎片式、快餐式。 中国:静观不仅是西方流行的一种生活方式和写作思潮,其实中国文化中静观一脉相承。 先秦 庄子:坐忘 、 心斋 、 齐物 、 逍遥 唐?王维?《酬诸公见过》诗:“静观素鲔,俯映白沙。” 宋?程颢?《秋日偶成》诗之二:“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的“关”》:“例如画家的画人物,也是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思,一挥而就。”郭沫若《今昔集·中国战时的文学与艺术》:“小说的制作需要有更多的静观,小说的阅读也需要有更高的耐性。” 2.如何静观? 在生活的每一个时刻,每一个当下,无论睡觉、玩乐、吃饭、工作,静静观察,用心感受,全情体验。不要总是去赶路,赶到了又如何? 我们来看看同学们在生活中如何通过静观进行创作活动实践的? 案例1:学生习作《馒头》 盯着白白的馒头,摇了摇头,愤愤地一口咬下去,放到嘴里狠命地咀嚼,一口水也不带喝的!突然,在与口腔的热切磨合中,馒头散发出点点香甜,越来越浓,知道堆满口腔、鼻腔。为什么馒头也会如此美味呢?我盯着那还留着牙印的馒头看了很久,在缺损的那一边看了很久轻轻地吻了下去。(视觉,嗅觉、味觉) 原来,美好的事物无处不在,总是在突然中才会盛开。(触觉) 案例2:《失恋33天》之香味 我的分手现场是香的,前味是花香,基调是百草香,余味是檀木香,这味道让我终身难忘。(安住在那个当下,通过嗅觉写尽分手的心情。) 案例:3:拉斯普京谈《活着,可要记着》 我的父亲是一个老牌的铁路工人,他整年奔波在铁路线上,俗称“跑车”。东北有一条中国最早修建的大铁路,是根据《中俄密约》于1898年沙俄修建的,叫“中国东省铁路”,又称“中东路”。少年时代的我常常跟着父亲坐在晃晃荡荡的“守车”里饱览沿线风光。给我印象最深的或许不是莽莽苍苍的大兴安岭,也不是清浅的河流、静静的呼伦贝尔草原,而是沿线每一个稍微大一点儿的车站,都有一个小小的花园,小小的花园里都有一座或大或小的墓碑,或者,干脆就是一排或几排仰面朝天的小墓碑。青石上面镶嵌着一块铜板,铜板上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