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际贸易实务 经济管理学院 管驰明 2006.9.25 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 内容:以商品进出口贸易为研究对象,阐明商品进出口业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目标:学生能掌握进出口业务工作的基本环节,掌握外贸合同的各项交易条件,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合同条款的谈判及外贸合同的签订与履行工作,同时对违反合同的现象能预作防范并能妥善处理好索赔、理赔工作。 课程重点 贸易术语、运输、保险、价格条件和支付方式、交易磋商和合同订立,其中价格术语为主导线,贯穿到国际贸易实务各章节。 教学要求 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理论学习+实践。 基本知识的讲解+案例分析;基本知识学习+外贸实践。 教材及参考文献 张二震 《国际贸易学》马野青等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黎孝先主编:《国际贸易实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董瑾主编:《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刘庆林,孙中伟:《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张二震,马野青:《国际贸易学》(第二版),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彭福永编著:《国际贸易实务教程》(修订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吴百福等编,《进出口贸易实务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考核方式? 1.考核形式:期末闭卷笔试。 2.分数结构:平时30%(考勤10%;作业20%),期末70%。 3.试题类型: 名词解释、选择题、 简答题、案例分析、计算题 第一讲 有关国际贸易的一些概况 国际贸易和国际贸易研究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国际贸易和国际贸易研究 一、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贸易及国际贸易 1)贸易: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产生条件:剩余产品和私有制 有剩余的产品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交换; 商品交换要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进行。 根本动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及扩大。 2)国际贸易:国家之间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是伴随国际分工的出现和世界市场的形成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国与国之间买卖商品和劳务,总是出于互利。换言之,国际贸易对双方都有所得。 国际贸易为什么会产生?基础是什么? 伴随着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ur)的出现和世界市场的形成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15世纪末至16世纪 地理大发现 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分工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 产业革命 英国为中心展开国际分工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第二次产业革命 国际分工体系形成 没有分工,也就没有交换,没有市场。交换的深度、广度和方式都取决于生产的发展,也取决于分工的发展水平。国际分工也是国际贸易和市场形成的基础。 国际贸易是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而发展的,反过来,在国际商品交换的背后,隐藏着各国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分工,如果没有交换,分工后的劳动者生产商品的价值就无法实现,分工也就不能存在和发展。两者互为条件、互相促进。 所以,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关系表现在两方面 A 国际分工的扩大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一方面,国际分工意味着各国的生产资源朝效率较高的部门转移,可供交换的产品随之增加,全世界总的商品产量的上升是国际贸易发展的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越深,对外贸易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大,国际市场就越成为这个国家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所以,一国或地区只有融入国际分工体系,才有贸易的持久繁荣,才能发挥以贸易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B 国际分工的形式决定了国际贸易的格局 世界贸易中商品结构的变化是由国际分工的发展决定的。 19世纪国际分工基本格局是世界分化为工业国和农业国,英国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成为世界的城市国、中心国,其他国家则沦为农村国、边缘国。世界市场商品的流向是发达国家向落后国家销售工业品,从落后国家大量进口原料和食品。 二战后,传统的国际分工形式有所改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分工形式发生改变,发展中国家改变纯粹作为农业国的地位,出口重工业品的比重不断增加;发达国家间产业部门之间分工日益转变为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世界贸易中工业制造品的比重日益上升(2/3),初级产品比重相对下降。 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明显受到国际分工的制约。 各国在世界市场上位置和它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息息相关。 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英国——美国——20世纪70日本——90年代美国。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仍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占优势,仍是国际分工中的中心国家。 国际贸易发展史 奴隶社会:公元前2000多年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