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得与失.pdf
29 第9期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LUNIVERSrIY
V01.299 JOURNALOFCHENGDU NORMA ITY 2Sep;..年20913月
v01.2
《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得与失
周先慎
(北京大学 中文系,北京 100871)
摘 要:学界普遍认为 《三国演义》人物描写存在 “定型化”和 “类型化”的缺点。对此应作具体的分析。无论
从小说整体来看,还是从具体的人物形象来看,《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都是有得有失的。曹操是写得最成功的一
个奸雄形象,作者既写 了他 自私、虚伪、残忍、奸诈的一面,也写 了他具有雄才大略和在政治上有远见卓识的一面。
曹操的描写虽也有败笔,但具有复杂的性格内容,就不能说是 “类型化”的。刘备和诸葛亮具有明显的 “类型化”的
缺点。但也各有其写得成功之处。主要缺点是如鲁迅所指出的:“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关键词:三国演义;人物塑造;曹操 ;刘备;诸葛亮
doi:10.3969/j.issn.2095—5642.2013.09.005
中图分类号:I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5462(2013)09-0005-07
人物形象是小说艺术创造的中心,也是我们鉴 通过怒鞭督邮、古城会挥矛搠关羽、三顾茅庐时急躁
赏和评价一部小说艺术成就的主要依据。 《三国演 鲁莽的言行等刻画张飞的粗豪爽直和嫉恶如仇;通
义》全书写了四百多个人物,给读者留下鲜明印象 过秉烛达旦、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刻画关羽的忠
的也有几十个之多,其中如曹操、诸葛亮、关羽、张 义;通过单骑救主、截江保阿斗等写赵云的勇武和对
飞、刘备、赵云、周瑜等人,都是家喻户晓、活在人民 刘备的忠心不二;通过博望坡用兵、草船借箭、安居
群众心中的人物形象。能在读者心中活起来的人物 平五路、空城计等写诸葛亮的足智多谋;通过因幼子
形象,就是成功的艺术形象,因此我们说 《三 国演 生疥疮而愁得 “形容憔悴,衣冠不整”,无心更论他
义》的人物塑造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但中国古 事,以致贻误了乘虚进攻许昌的战机,刻画袁绍的昏
典小说的现实主义艺术,有一个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庸懦弱;通过杀吕伯奢、借粮官王重的头以压军心、
应该承认,《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上与后来的如 梦中杀人等情节刻画曹操的奸诈和残忍等等,都很
《水浒传》和 《儒林外史》、《红楼梦》等作品相比,也 典型、很生动,因而突出了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给
还存在一些不足,是有得也有失的。 人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但源 自“说话”艺术的
中国古代早期的长篇小说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中国古典章回小说,在人物描写上同中有异,《三国
也是共同的优点,是从 “说话”艺术发展而来的。比 演义》的人物描写有它的独特之处,有得也有失。
如为便于讲说 ,很重视情节的提炼和组织安排,一般 在谈到 《三国演义》人物塑造上的不足时,常常
都很生动,引人人胜。作者善于通过具有典型意义 听到两个说法,一个叫 “定型化”,一个叫 “类型化”。
的生动的情节来刻画人物,以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 “定型化”的问题比较好理解,就是指人物的思想性格
特征。 《三国演义》在这方面是比较突出的。例如, 还没有植根于社会生活的土壤之中,因而其思想性格
·收稿 日期:2O13 一17
作者简介:周先慎 (1935一),成都人 ,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宋元明清文学,尤侧重于古典小
说和宋代 的苏轼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