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题成文”与“因体立格”--明代八股文的结撰模式及创作空间.pdf

“顺题成文”与“因体立格”--明代八股文的结撰模式及创作空间.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顺题成文”与“因体立格”--明代八股文的结撰模式及创作空间.pdf

2014 年第5 期 四川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总第194 期 No.5 2014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Sum No.194 § § “” “ ” ———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北京 100089) : 就技术层面而言, 八股文的创作是一个 “拆分”、 “重组” 的过程: 先将题文内容拆分开来, 再按照八股文的体式要求调整、 变化、 结撰成文。 “顺题成文” 与 “因体立格” 是八股文最基本的两种结撰 模式。 “顺题成文” 立足于题文内容, 依据题文自身的叙述顺序安排文章的基本结构。 “因体立格” 则是根 据文体格式的需要, 对题文内容的顺序或逻辑结构加以调整, 最终以规范的八股文体式完成表述。 成功的八 股文, 务必兼顾题文与体式, 既要准确、 妥贴地阐述题文内容, 又要突出八股文的文体特征。 因此, 如何在 “顺题成文” 和 “因体立格” 之间做选择, 如何处理好题文与体式之间的微妙关系, 便成为八股文作者首先 要面对的难题。 然而, 也正是两者之间的张力关系, 在 “拆分” 与 “重组” 的过程中, 为八股文的写作提 供了最重要的创作空间。 :八股文; 结撰模式; 顺题成文; 因体立格; 创作空间 : I206.4 : A : 1006-0766 (2014) 05-0068-08 ① 近十年来学界对八股文文体特征的研究已经颇为深入, 我们有必要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八股文 的创作机制。 本文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 阐述八股文最基本的两种结撰模式: “顺题成文” 和 “因体 立格”。 由此可知八股文写作所要遵循的基本法则, 亦可知八股文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拥有怎样的创作 空间。 八股文以体制精严著称, 却依然有着很大的创作空间。 八股文的写作, 义理阐释是断不可随意发 挥的, 体式上虽有一些选择的余地, 变化空间也十分有限。 那么其创作空间究竟来自何处呢? 这还要 从其结撰模式及其与古文的异同说起。 就技术层面而言, 古文与八股文最突出的区别在于, 前者是按 照某种特定的文体要求将叙述内容安排到相应的篇章结构中, 后者则要先将题文中的内容拆分开来, 再按照八股文的体式要求加以调整、 变化, 并结撰成文。 就此而言, 古文创作是一个 “组装” 的过 程, 而八股文的创作则是一个 “拆分”、 “重组” 的过程。 古文创作虽然也要受到相应的文体规范的 约束, 但较之八股文创作毕竟灵活许多。 八股文不但要受到文体的严格限制, 还要受到题文的叙述顺 序乃至语言结构的制约。 尽管如此, 八股文的创作依然可以在题文和体式之间觅得一些回旋的空间。 一类文章, 主要根据题文的叙述顺序确定其结构方式, 题文由两句、 两段或两个主题构成, 文章 就写成两大扇, 题文由三句、 三段或三个主题构成, 文章就写成三大扇。 这种结撰方式, 借用明清时 期一个常用的批语术语, 可以称作 “顺题成文”。 另一类文章, 主要根据体式特征, 尤其是标准的八 股体, 对题文的叙述顺序作出较大程度的调整, 进而将题文内容安置于预定的文体模式中。 这种结撰 : 刘尊举 (1980— ), 男, 江苏丰县人,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明嘉靖至万历前期古文思想研究” (09CZW034) ① 较新的研究成果如李光摩: 《八股文的定型及相关问题》 , 《文学遗产》 2011 年第6 期; 王同舟: 《八股文体式 辨微》 , 《长江学术》 2011 年第1 期; 张祝平: 《元代的 诗经 注本与 “股” 体时文———兼与宋代 “股” 体时文比 较》 , 《诗经研究丛刊》 第十七辑, 北京: 学苑出版社, 2009 年; 吴承学: 《明代八股文文体散论》 , 《 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0 年第6 期; 田澍: 《明代八股文文体述论》 , 《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4 年第6 期; 方 笑一: 《“经义” 考》 , 《华东

文档评论(0)

整理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