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和掺杂对碳纳米管几何和电子结构影响.pdf

吸附和掺杂对碳纳米管几何和电子结构影响.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优秀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 ㈣㈣嬲 吸附和掺杂对碳纳米管几何和电子结构的影响 摘要 碳纳米管以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迅速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 点。在碳纳米管的众多研究领域中,掺杂或吸附金属原子是合成功能 化碳纳米管材料和碳纳米管改性的重要途径之一。与大量的实验研究 相比较,系统地理论计算报道较少。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能够提供金属 在碳纳米管上吸附的热力学及静态动力学信息,为实验研究金属在碳 纳米管上吸附及其电子性质提供重要补充与理论参考。本论文系统地 从理论角度研究金属原子吸附与杂原子掺杂对碳纳米管的结构与电子 性质的影响可为碳纳米管改性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并可从微观电子 角度加深对材料性质的理解,也是实现碳纳米功能材料模拟与设计的 基础。 本文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系统地研究了Rh原子在单壁碳纳米管内 外的吸附行为,考查了曲率效应对金属Rh在(n,11)扶手椅型单壁碳纳米 管上的吸附行为;以及Rh在不同类型(扶手椅型、锯齿型与手性管)、 相似管径的单壁碳纳米管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由于石墨烯的卷 曲效应使得管外电子云密度较管内高,导致R.h原子在管外吸附比管内 稳定;曲率对吸附能的影响较大,随着管径增加,曲率下降,Rh在管 外吸附能降低,管内吸附能增加,当管径超过13.6A时,管内外吸附 构型与吸附能基本一致;吸附能计算结果表明,在管径相近的情况下, 碳纳米管的卷曲方式对Im原子的吸附能影响较小;电子结构分析表明 吸附原子和碳纳米管间的强相互作用导致电荷重新分布,Rh原子的电 子部分转移到碳管上,使碳管带负电,而R.h原子带正电。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系统地研究了同一周期饵e、Co、Ni、Cu和Ru、 ·1. 摘要 单壁碳纳米管上的吸附行为与电子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除Co原子外, 单个金属原子在管外的吸附均比管内稳定。金属Cu、Ag、Au原子的s 电子参与和碳纳米管相互作用,其吸附强度相对较弱;Pt、Ru、Rh原 子的S与d电子均处于不饱和状态,与碳纳米管相互作用比较强,管外 吸附能均超过.2.0 d10,与碳管相互作用较强,吸附能也介于前两者之间。电子结构分析 表明,不同金属吸附导致(6,6)碳纳米管导电性的变化亦不相同。 在纳米管上掺杂B㈣原子以及BN原子对是改变碳纳米管电学性 质的重要方法。本文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掺杂浓度下 的优化构型和稳定性,并讨论其电子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掺杂 后的CN、CB、BN管均呈“竹节状”。B、N原子掺杂分别使碳管转变 为P型、n型半导体;BN共掺杂时,碳管仍为本征半导体。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单壁碳纳米管;Rh原子;吸附;掺杂 Effects and ofAdsorptionon and Doping Configurations Electronic Structureof Carbon Nanotubes ABSTRACT Withexcellent and chemical physical properties,carbonnanotubes have becomethe worldwide rapidly research

文档评论(0)

ygeorcgd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