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诗三首.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牧诗三首

杜牧的诗歌 1)咏史绝句 针对晚唐政治现实的黑暗腐朽,杜牧常用诗歌品评历史,借古讽今。 《过华清宫三绝句》、《赤壁》、 《泊秦淮》 2)纪行咏物、写景抒怀之作 利用七绝这样短小的体制,创造鲜明生动的意象,寄寓悠远真挚的情思。 《清明》、《山行》 杜牧才气纵横,抱负远大,但生活在盛世不再、大厦将倾的时代;虽满怀抑郁怀旧情绪,但生性豪俊,因此他的诗歌并没有走向消沉凄恻,不论是感慨时事,抒发襟怀,还是咏史怀古,写景题咏酬赠,大都溢露出豪宕俊爽的意气和悠远飘逸的情韵。尤其是论史绝句,议论警拔,别具一格。 早雁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咏史诗鉴赏步骤: A?写了什么史实?——人?地?事? B、诗人的观点?从哪些词句表现出来?? C、诗人写作的目的?(述己志——知人;忧天下——明世) D、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 借古讽今,寄寓自己对历史兴亡的感慨,语含讽刺。 以小见大,从贡荔枝这一看似小事的角度出发,表达诗人对统治者荒淫骄奢的生活的讽刺。 1、这首诗吟咏了哪段历史?你从诗歌哪些地方知道的? 2、对项羽的选择,作者的态度是什么? 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3、作者议论的依据是什么? 华夏如果有一个战神似的人物,项羽无疑应属第一人选。他平生只失败过一次,然而,这一次失败却败得异常彻底,楚霸王几乎靠一己之力,打垮了秦帝国的军队,号令天下,莫敢不从。而如今,刘邦携天下之众围攻,而自己却四面楚歌。项羽率28骑垓下突围后,来到乌江边,乌江亭长泊舟于江岸,对项羽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羽笑道:“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项羽至死不承认自己的过错,说“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遂自刎而死。后人在其地建有项羽衣冠亭,并塑像纪念。 4、诗人写这一历史人物的目的何在? 为什么会千古流传? ——李清照对西楚霸王项羽不肯过江东的 行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以王者的不屈, 桀骜的霸气,真可谓是人中之豪杰,鬼中 之英雄! *  杜牧诗三首 了解诗人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大和二年进士。一生仕途并不得意,始终未能施展抱负。 他的诗、赋和古文都极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高。杜牧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樊川”。 和李商隐齐名,后人并称“小李杜”。杜牧以七言律绝见长,俊爽圆淳,风流华美,并能寓讽喻、感慨于景物描写之中。咏史诗成就颇高,其中多有诗人深沉的历史感。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诗歌 ●小结 诵读吟咏 早 雁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赏析探究 问题一: 秋高气爽时节,本是大雁翱翔长空、无拘无束之时,可诗中却用“惊”“哀”来形容,为什么? 问题二:颔联中,诗人写汉代的“仙掌”、“长门”,对写景有什么作用? 问题三:本来春回大地,正是雁儿飞回家乡的好时节,可诗人为什么劝雁儿留在南方? 问题四:综观全诗,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些流离失所的雁儿们持什么态度?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请说出理由。 明确2:起到烘托作用。清凉的月色映照着宫中孤耸的仙掌,在这静寂的画面上飘过孤雁飘渺的身影,失宠者幽居的长门宫,灯光暗淡,在这种氛围中传来几声失群孤雁的哀鸣。这样就把大雁失群后那种凄凉的景象描写出来了。 明确:因为有胡人拉弓控弦射雁。 赏析探究 问题一: 秋高气爽时节,本是大雁翱翔长空、无拘无束之时,可诗中却用“惊”“哀”来形容,为什么? 问题二:颔联中,诗人写汉代的“仙掌”、“长门”,对写景有什么作用? 赏析探究 明确3:⑴胡人的骑兵还纷纷布满金河一带;⑵虽然南方人烟稀少,但是食物充分,菰米和莓苔处处都有。 明确4:对这些雁儿们是深切同情的。从“须知”、“岂逐”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在无可奈何中发出的劝慰和嘱咐。哀怜大雁的惊飞离散

文档评论(0)

63589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