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台湾诗人-余光中
台湾代表性诗人及其代表作
一、余光中
1.余光中简介:
余光中,(1928-)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 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4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创办“蓝星诗社”,主编《蓝星诗页》。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 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诗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余光中是闽南人,因恋母乡常州,亦自命江南人。抗战时在四川读中学,感情上亦自觉为蜀人。自谓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写作的四度空间。
他的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21种;散文集11种;评论集5种;翻译集15种;共50余种。多篇诗文列入海峡两岸及香港、马来的大、中学中国语文课本。
他说自己是“右手写诗左手为文”。
他有一句话“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很能表露他的创作心态。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台湾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走向的缩影,即先西化后回归。
·最早的格律詩時期(1949─1956)作品有《舟子的悲歌》《藍色的羽毛》現代化的蘊釀時期(1957─1958)子演化出長短錯落的形式。代表作:《西螺大橋》“矗立著,龐大的沉默/醒著,鋼的靈魂”“於是我的靈魂也醒了,我知道/既度的我將異於/未渡的我,我知道/彼岸的我不能復原為/此岸的我”·留美的現代化時期(1958─1959)與現代藝術的接觸,作品有抽象的趨勢。如:〈新大陸之晨〉“零度。七點半。古中國之夢死在心大陸的席夢思床上」詩人從平鋪直敘解放出來。”
西洋文學藝術與文化認同問題。如:“在此地,在國際的雞尾酒裡/我仍是一塊拒絕融化的冰─常保持零下的冷/和固體的堅度”虛無時期(1960─1961)那條路通向五陵/我很冷,很想搭末班的晚雲回去/焚厚厚的廿四史,取一點暖”洛夫〈天狼星論〉的批評促使余毅然走回傳統。在〈再見,虛無!〉中,正式告別存在主義。
·新古典主義時期(1961─1963) 中國的抒情《蓮的聯想》走回近代中國時期(1965─1969) 代表詩集《敲打樂》《在冷戰的年代》樸素的民謠風時期(1970─1974)代表詩集《白玉苦瓜》·歷史文化的探索時期(1974─1981)《與永恆拔河》《隔水觀音》在台湾六十年代“现代主义文学”的论战和七十年代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都是“现代主义”的斗士,他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 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的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1977年,余光中发表「狼来了」一文,将台湾当时兴起的乡土文学视同中国的工农兵文学加以批判,附和国民党文艺政策,表示“回国半个月,见到许多文友,大家最惊心的一个话题是:工农兵的文艺,台湾已经有人在公然提倡了!”点名批判陈映真、尉天骢、王拓等人,并主张“不是戴帽子,是抓头!”要“那些工农兵文艺工作者,还是先检查检查自己的头吧。”加入了乡土文学论战。
八十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
余光中以诗为文,以文为论,是一位兼具知性与感性,调和客观与主观的评论家。
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儘管有的評論者批判他的作品風格極不統一,詩風也是因題材而風向紊亂。
事實上極不統一的字面下之意思,也是反映了他真實的給了文字無垠的「彈性」,紊亂也可能是為了批評而批評,忽略了一位作家最難能可貴的特質──風貌的多元性。但有的評論者卻認為極不統一的字面下,反映了他文字無垠的「彈性」,紊亂也可能是為了批評而批評,忽略了一位作家最難能可貴的特質──風貌的多元性。
余光中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则细腻而柔绵。有十多首诗被谱成曲。诗歌中《乡愁》流传最广。媒体甚至评论家干脆就叫他做“乡愁诗人”。许多读者认识他的诗,都是从这一首开始。还有《乡愁四韵》、《民歌》、《等你,在雨中》等亦流传甚广。
余光中散文意識性強(如鄉愁、親情)、感覺豐富(視覺、聽覺、觸覺等)、幽默感。
余光中写散文,比写诗晚了十年。他说:“开始不过把它当成副业……结果无心之柳竟自成荫。后来我竟发现,自己在散文艺术上的进境,后来居上,竟然超前了诗艺。到了《鬼雨》、《逍遥游》、《四月,在古战场》诸作,我的散文已经成熟了;但诗艺的成熟却还要等待两三年,才抵达《在冷战的年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