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6.27《短文两篇》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6.27《短文两篇》学案
1.答谢中书书
教师寄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2、品味文章的画面美,学习文章多角度写景、借景抒情等写作手法。3.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重点 : 学习文章多角度写景、借景抒情等写作手法。
难点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
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
导学过程 :
一、整体感知
?1、这篇文章的题目“答谢中书书”应该怎样读?如何理解两个“书”的含义?
?2、给谢中书的这封信是谁写的呢?学生交流所查到的资料,教师补充。
?3、朗读课文?(1)、反复朗读课文,指名读,评价。
?(2)、齐读课文。二.疏通文意
?(1)、自主翻译
?(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学情况,疏通文意,提出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解决不了的词句。
?(3)、班级交流,教师补充并检查掌握情况
三、合作探究
?? 感受文章的画面美
教师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文中一共描绘了几幅风景图画?结合课文内容,给每一幅风景图画取名。
(教师举例,如:高峰入云图)
(2)、根据课文内容,想像文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画面。
?? 感受文章的意境美
(1)、课文中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优美的意境。细细品味文中写景部分,分析文章的意境美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
(2)、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写山川之美的?
?? 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文章语言清新凝练,言简意赅,极富特色。细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并说一说,好在哪里?
(例如:我认为“高峰入云”,这一句中的“入云”一词用得很好。因为它写出了山高耸挺拔的特点。而且“入”字把静止的山给写活了,显得生动形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味:“见底、乱(“乱”可不可以用“齐”来替代)、跃、实是”等词语。
感受文章的人情美
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质疑问难:
你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你不理解的问题,请大胆的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讨论解决。
五、拓展延伸:1、文中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请你积累几句描绘山水美景的诗句。
2、借鉴本文写景的方法,以雾为描写对象,写一个片段。(300字左右)
六、小结:
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只有区区68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他状写的都是一些常见之景,但写得清丽自然,自有一股浑然天趣,文章清秀隽雅,如诗如画。表露了自己居身其中的欢乐、愉悦、悠然自在之情。
当堂测试: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本文的作者是(??????? ),字(????? ),号(?????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青林翠竹 (????? )???? 晓雾将歇(???? )
与其奇者 (????? )???? 五色交辉(???? )
3、用现代语言翻译下面句子
①?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②?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本文在描写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
5、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从中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态?在生活中与学习中给了你什么启示?请简要概述。
?
?
?
?
1、陶弘景???? 通明??? 华阳隐居
2、? cuì? xiē? yù?? huī
3、①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
?? ②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4、作者从各方面濡墨染彩,容截营构,使文章清幽秀雅,像诗一般优美动人。
5、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和谐共处的心态。启示: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团结友爱,和睦共处,亲近自然……
?
?
?
教师寄语:一切景语皆情语
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读出文章的韵味,理解文章的意境 。
?2、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理解作者的特殊心境。
?3、记事、写景、抒情的融合感悟作者简洁的语言特点,
重点:学习本文写景抒情的方法。
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导学过程:
一.基础积累:
1.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2.有关背景
本文是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年)2月到达黄州贬所,名义是团练副使却有职无权,无事可做。写本文之时,他在黄州贬所已近四年,但苏轼的心胸 却“很坦然”。累遭贬谪,仍然乐观,旷达。并不“悲伤憔悴”。另一方面,他有志用此,并不甘愿做“闲人”。因贬得“闲”,便“自放于山水之间”,虽在赏明 月,观竹柏,自乐其乐,但并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建筑工程危险源识别及预防措施.doc VIP
- 团餐的工作流程.pptx VIP
- 华能汶上西曼克400KWP分布式光伏项目EPC总承包工程技术规范书.pdf VIP
- 二类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制度.docx VIP
- 超高压气井井口除砂器及现场应用.pptx VIP
- 2023年专升本考试:专升本《政治》历年真题汇编(共184题).doc VIP
- 汇川INOVANCE MD290系列通用变频器综合手册.PDF VIP
- 第6课 从小爱科学 第2课时(教学课件)2025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pptx
- 2025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法律实务)考试题库(含答案).doc VIP
-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培训-适合新人培训.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