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8巴金《日、月》
《短文两篇》 作者:巴金 教学目标 1、理解两篇短文的主题表达; 2、了解神话传说“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深意; 3、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在2003年度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入选名单中,有一位世纪老人获此殊荣,评委们为他作出了这样的评价: “他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巴金 1904.11.25?–?2005.10.17 原名李尧棠,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他1927年赴法国,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1928年冬回国居上海,著作颇多。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等和著名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背景简介: 这两篇作品写于1942年,时间相隔一天。 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纷纷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期盼胜利的到来。 朗读课文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1、人们常说“飞蛾扑火——自寻死路”,飞蛾长得既丑又渺小,又不自量力,为何作者却对它大加赞美?“夸父逐日,渴死旸谷”,作者为什么却异常的“怀恋”? 从飞蛾到夸父,从渺小到伟大,他们都是为了追求光明,为了一种热量,而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 赞美飞蛾,怀恋夸父,实则赞美为追求光明、理想而不惜牺牲一切的大无畏精神。 2、 在《日》中,作者并没有具体描绘太阳,却去写“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且对飞蛾、夸父进行了高度评价,这与太阳有关吗?谈谈你的看法。 太阳是光和热的象征,写飞蛾和夸父是为后文“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作铺垫。这才是作者要表达的重点,为着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作者理想中的人格。 3、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这是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正是为了整个世界的光明和热力,才会有飞蛾、夸父的牺牲行为。他们热烈追求光和热的行为,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整个世界不被黑暗所笼罩。 #4、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的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课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 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了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写的虽然是“日”,但主要写的却是飞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热的行为。 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日》和《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来,因此可以理解巴金为什么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人。 #月亮在这里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文章中的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这里所表现的意境,能使你联想起古诗中的哪些诗句? 月亮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冰冷。文中多处提到,如“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望着明月,总觉寒光冷气浸入我的身体”,“月光冷得很”,“月的光是死的光”等等。 “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前面已经用了很多语言描述自己在月光中清冷的感受,于是在这里才会说出这句话。他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一种向往和渴求。 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 因为姮娥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了可以改变月光的冰冷,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虽然作者用的是疑问的语气,但是在姮娥的身上,作者也寄托了自己的人格理想。 这种意境使人想起 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苏轼的“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李商隐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等。 如何理解“日”、“飞蛾”、“夸父”、“姮娥”等的象征意义? 这些人和物都寄托了作者的理想,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拒绝寒冷的思想感情。 #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两文贯通起来,你对作品的主体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 冷和热是一种及强烈的对比,而事物在对比之下,特征才会更加突出明显,这就是为什么作者会在不同的两篇文章中提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八年级生物(上)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检测卷含答案解析.docx
- 一种水生萤火虫室内规模化饲养装置.pdf VIP
- D301-1~3 室内管线安装(2004年合订本).docx VIP
- 2025至2030中国电子树脂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docx
- 三一中型挖掘机SY335BH SIC_产品手册用户使用说明书技术参数图解图示电子版.pdf VIP
- 全科教学模式探讨及实践(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全科医学科 全科医学教研室 唐海沁).pdf VIP
- 最全(一)公安局辅警招聘考试题库.doc VIP
- 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课件详细.ppt VIP
- 西式面点师(初级)课件 项目2 面包制作.pptx
- 发酵设备课程设计——1000m³内循环气升式生物酒精发酵罐设计.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