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食品酶学综述
江南大学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课程论文
脂肪氧合酶的研究及应用浅述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lipoxygenase Brief Introduction
学生姓名:伍 悦
学 号:6130112081
年级专业:20013级食品科学与工程
学 院:食品学院
江苏·无锡
提交日期:2013年
脂肪氧合酶的研究及应用浅述
学生:伍悦
学号:6130112081
江南大学
摘要:脂肪氧合酶是绿色食品添加剂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脂肪氧合酶发现历史,结构性质,催化机制,应用及其研究现状,分离提取的方法,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脂肪氧合酶;结构;分离提取;催化机制;应用;研究现状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lipoxygenase Brief Introduction
Student:Wu Yue
Student ID:6130112081
Abstract: Lipoxygenase is a hot green food additives.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history of lipoxygenase found,separation and extraction methods,structural properties,catalytic mechanism,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status and prospects of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Key words: Lipoxygenase; structure; separation and extraction; catalytic mechanism; application; research status
前言
脂肪氧合酶(lipoxygenase,LOX)又称脂肪氧化酶,属于氧化还原酶属。它广泛地分布于各种植物中,在豆类中具有较高的活力,其中在大豆中的活力最高。脂肪氧合酶结构中含非血红素铁,能专一催化具有顺,顺4-烯结构的多不饱和脂肪酸,通过分子内加氧,形成具有共轭双键的氢过氧化衍生物。亦催化酯的氢过氧化作用,生成的氢过氧化物具有高度的反应能力,它能作用于食品中各种不同的组分。最普通的天然底物是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脂肪氧合酶对食品质量有多重影响,它既有利于提高一些指标,又能损害一些质量指标。故对脂肪氧合酶深入研究对现代食品、工业、发酵等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脂肪氧合酶的发现历史
脂肪氧合酶广泛存在于豆科类植物的种子中。其中以大豆,绿豆及豌豆中的活性较高。大豆中蛋白含量为40%左右,成熟的种子中,脂肪氧合酶占总蛋白含量的1~2%。大豆中的脂肪氧合酶活性高于其他植物中提取的脂肪氧合酶,从大豆中提取脂肪氧合酶的效率较高。故大多数的研究都以大豆脂肪氧合酶为模型而进行的。
1932年A ndre和Hou 首先发现大豆蛋白制品产生豆腥味是因为其中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发生酶促反应的结果,其中关键的酶就是脂肪氧合酶。1947 年Theorell 等首次从大豆中提取了脂肪氧合酶结晶,相对分子质量为10.2万。在随后的25 年里, 关于脂肪氧合酶的研究进展非常缓慢。1953年Franke和Freshe在首次研究了大麦中的LOX。1963年Tappel等发现动物组织中也存在催化不饱和脂肪酸氧化的LOXs,若处理不当,其会对产品风昧、色泽及储藏稳定性造成严重不良影响。随后,研究发现人体和牛科动物血小板中也存在LOXs,能氧化花生四烯酸(AA)生成12-过氧化氢衍生物。自1972 年Chan在国际会议上宣布每摩尔大豆脂肪氧合酶(LOX-1)含有1ml铁后,有关脂肪氧合酶的研究迅速升温,大多数脂肪氧合酶信息主要来自对大豆脂肪氧合酶同工酶研究。1972年Christoper等又报道了大豆中脂肪氧合酶一2、脂肪氧合酶一3的存在。1982年Ramadoss等运用Synchropak Ax一30离子交换柱对大豆粗提物进行高性能液体层析分离,结果显示大豆存在4种不同脂氧合酶活性。到目前为止发现脂肪氧合酶的许多同工酶,可采用电泳的方法将它们分开。从大豆种子中分离出脂肪氧合酶的三种同工酶,即 LOX-1、LOX-2、LOX-3。在幼苗中还有其他三种同工酶 LOX-4、LO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