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秋 水2007
秋 水 (节 选) 以上第一层,说明人的认识必然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以上第二层,说明大小、多少是相对的,与天地阴阳相比,大海也微不足道,海若也不敢自满。 大虫、长虫、鳞虫、羽虫、毛毛虫 倮(luǒ)虫 恩格斯说:“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 人永远不能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是摆脱得 多些或少些。” 以上第三层,进一步阐释世间万物大小、多少的相对性:四海和天地相比、中国和四海相比都是小的;人类和万物比、个人和九州的天下人比也都是小的 。 以上第四层,推论可知,儒家所尊崇的五帝三皇、志士仁人所从事的事业都是小的;以此为据,嘲笑伯夷、仲尼的“自多”。 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 之所劳任士:指以天下为已任的贤能之士, 尽此矣! 五帝黄帝、颛顼xu4、帝喾ku4、尧、舜所连续统治的,三 王夏启、商汤、周武王所争夺的,仁人所忧虑的,贤才所 操劳的,都在这小小的天下啊。 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 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伯夷以辞让它来博取名声,孔丘以谈论它来显 示渊博,这就是他们的自我夸耀;不就像你先前因 为河水的暴涨而自我夸耀一样吗?” 《论语·述而》:“子贡曰:‘伯夷、叔齐何人也?’子曰:‘古之圣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 首先,差别是表象而非本质。 养猴人的寓言。朝三而暮四则大怒,朝四而暮三则大喜, 就是 因为猴们只看到表象,而没有看到本质。 差别是相对的,可以相互转化的。 差别是因为相比较而存在,大因小而存在,长因短而存在,上因 下而存在。差别相互转化,大者与更大者相比,则为小,小者与更小 者比,则又为大。所以绝对的差别是不存在的。 差别的根源还在于观察者的主观尺度和特定角度。 一座山和一堆垃圾,实际上山的体积不知比垃圾堆要大多少倍, 但我们却往往说山小,而垃圾堆大,就是因为对山和垃圾堆所采用的 尺度不同。主体不同,所得结论也不相同。草料和黄金,人以黄金为 贵,而驴子则以草料为贵。 《秋水》是《庄子》中的长篇,用篇首的两个 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 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与 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构成本篇的主 体。 这个长长的对话根据所问所答的内容,又可分 成七个片断。至“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是第一个片断,写河神的小 却自以为大,对比海神的大却自以为小,说明认识事物的相对性观点。本段结 构完整,论证周密,可以当作一篇独立的散文。 至“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是第二个片断,以确知事物和判 定其大小极其不易,说明认知常受事物自身的不定性和事物总体的无穷 性所影响。 至“约分之至也”是第三个片断,紧承前一对话,进一步说明认知事物 之不易,常常是“言”不能“论”,“意”不能“察”。 至“小大之家”是第四个片断,从事物的相对性出发,更深一步地指出 大小贵贱都不是绝对的,因而最终是不应加以辨知的。 至“夫固将自化”是第五个片断,从“万物一齐”、“道无终始”的观点出 发,指出人们认知外物必将无所作为,只能等待它们的“自化”。 至“反要而语极”是第六个片断,透过为什么要看重“道”的谈话,指出懂 得了“道”就能通晓事理,就能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 至“是谓反其真”是第七个片断,即河神与海神谈话的最后一部分,提 出了返归本真的主张,即不以人为毁灭天然,把“自化”的观点又推进了一 步。 后一部分分别写了六个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自成一体,各不 关联,跟前一部分海神与河神的对话也没有任何结构关系上的联系,对 全篇主题的表达帮助也不甚大,似有游离之嫌。 篇文强调了认识事物的复杂性,即事物本身的相对性和认知过程的 变异性,指出了认知之不易和准确判断的困难。 但篇文过分强调了事物变化的不定因素,未能揭示出认知过程中相 对与绝对间的辩证关系,容易导向不可知论,因而最终仍只能顺物自 化,返归无为,这当然又是消极的了。 庄子散文善用寓言,本文就是一个生动的寓言 故事。 作者假托河伯与海若这两个虚构的人物对话展 开说理,阐明观点。 海若是庄子思想观点的化身,而河伯所代表的 正是庄子所要批判的思想观点。 作者把抽象的哲学观点寄寓于具体可感的寓言形象中,不直说道 理,而让读者自己去领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