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铭旌科教报国一生许“材料人生”情为根.pdfVIP

涂铭旌科教报国一生许“材料人生”情为根.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涂铭旌科教报国一生许“材料人生”情为根.pdf

PIONEER 先锋人物 涂铭旌 科教报国一生许 “材料人生”情为根 曹萍/文 人物介绍 涂铭旌,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家,四川大学教授。1928年11月生,重庆人。1951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机械系,1955年北京钢铁 学院研究生毕业后先后在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任教。长期从事材料强度与断裂及失效分析的研 究的涂铭旌,尤其是在“发挥金属材料强度”“耐寒高强钢的低温脆断规律、机理、判据及安全”以及“重大机械失效分析” 等方面的研究中成绩卓著,其成果已在机械工程领域中广泛应用。近二十多年他主要转向功能材料及纳米材料的研究与应 用工作,包括稀土钕铁硼永磁材料、稀土室温磁致冷材料及磁制冷样机、无钕贮氢合金及镍氢动力电池等,也取得了多项重 大研究成果。1995年,涂铭旌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桃李芬芳不争春,老骥伏枥情为根。科教报国一生许,大爱无疆满寰尘。”这是涂铭旌先生从教60年之际,与夫人共 同书写下的人生感言,也是他“材料人生”路上的终极追求。作为我国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方面的著名专家,涂铭旌坚持践行 “科教报国、科技兴乡”的使命,将科研与祖国发展、社会需要紧密地联系起来,为中国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作出了不可 磨灭的突出贡献。回溯其六十余载科教岁月,从传统的结构材料到新型的功能材料,他从未脱离材料科学工程的轨迹,始终 与“材料”同行。 创新时代 2015.08 37 先锋人物 PIONEER 1946年暑期同济附中部分学生在宜昌会合,准备 由水路到上海复课,候船期间于临时帐篷外合影(后 贫寒少年志当“大先生” 排左四为涂铭旌)。 1928年11月15日,涂铭旌出生于四川省巴县圆明乡(现属重庆市 九龙坡区西彭镇)。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民生凋敝,涂家也是清贫度 日,但母亲杨玉冰依然省吃俭用供涂铭旌读完了小学和初中,这位学 识不高但善良明理的母亲常常鼓励儿子说:“你们几弟兄,我看得出 来,你读书最有天分,读得出来。”在母亲的殷切期望和家人的倾力 支持下,涂铭旌勤学奋进、苦读不辍,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因抗 战内迁至宜宾李庄的同济大学附属中学。 读书之初,涂铭旌只盼望做一名受乡亲尊重的小学“教书先 生”。但在高小和初中的几年间,他亲身经历了“重庆大轰炸”,深受 进步教师们“抗日救亡、科技救国”思想的熏陶,幼小的心灵萌发出浓 1987年涂铭旌与周惠久院士等在云南石林合影 浓的爱国热情。抗战的经历使涂铭旌意识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息 (前排中间为周惠久院士,右边为涂铭旌,后排左二 息相关:国家强,则个人强;国家衰,则个人衰。人的成长不仅仅在于 为李鹤林院士)。 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家庭的命运,更要承担起报国使命。“做工程师、做 科学家,让落后的中国得到进步,让濒临破碎的中国重新站起来”的 呐喊,在涂铭旌的心中一遍又一遍地回荡。自此,少年涂铭旌立下宏 愿—做一名科技报国的“大先生”,为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奉献毕生 之力。 在同济附中,怀揣“大先生”志向的涂铭旌接受了现代科学的启 蒙教育,并于1947年以优异的成绩直升同济大学。在众多备选的学科 中,涂铭旌坚持“做大先生,科技报国”的人生理想,果断选择了机械 系,正式开启了他与共和国同行六十余载的“材料人生”。 1997年涂铭旌在四川联合大学(今四川大学)扫 实践中走出的“材料人生” 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室与学生交流。 纵观涂铭旌的“材料人生”,他始终不离“四个坚持”:坚持与 38 INNOVATION TIME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o25ju79u8h769h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