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兵车行名师导航 鲁教版必修2 .docVIP

高中语文 兵车行名师导航 鲁教版必修2 .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 兵车行名师导航 鲁教版必修2

兵车行(选读文本)名师导航 内容感知 这首诗是讽世伤时之作,也是杜诗中的名篇,为历代所推崇。诗旨在讽刺唐玄宗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莫大的灾难,充满非战色彩。诗的开头七句为第一段,写军人家属送别儿子、丈夫出征的悲惨情景,描绘了一幅震人心弦的送别图。“道旁”十五句为第二段,通过设问,役人直诉从军后妇女代耕,农村萧条零落的境况。“长者”十五句为第三段,写征夫久不得息,连年征兵,百姓惟恐生男和青海战场尸骨遍野、令人不寒而栗的情况。全诗把唐王朝穷兵黩武的罪恶,揭露得淋漓尽致。诗寓情于叙事之中,在叙述中张翕变化有序,前后呼应,严谨缜密。诗的字数杂言互见,韵脚平仄互换,声调抑扬顿挫,情意低昂起伏。既井井有条,又曲折多变,真可谓“新乐府”诗的典范。 基础梳理 一、字音 1.典型字 干云霄(ɡān) 荆杞(qǐ) 辚辚(lín) 戍守(shù) 声啾啾(jiū) 2.多音字 二、字形 三、词义 1.通假字 禾生陇亩无东西(通“垄”) 耶娘妻子走相送(通“爷”,父亲) 2.古今异义 行人弓箭各在腰(古义:从军出征的人。今义:走路的人) 耶娘妻子走相送(古义:妻子儿女。今义:妻子) 汉家山东二百州(古义:函谷关以东,殽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县官急索租(古义:官府,指朝廷。今义:县里的官员) 3.一词多义 4.词类活用 哭声直上干云霄(名词作状语,向上) 或从十五北防河(名词作状语,向北) 便至四十西营田(名词作状语,向西) 长者虽有问(动词作名词,问题) 未休关西卒(使动用法,使……休息) 5.文言虚词 四、特殊句式 1.被动句 行人但云点行频 被驱不异犬与鸡 2.倒装句 未休关西卒 3.省略 去时里正与裹头(介词“与”后省略宾语“之”) 或从十五北防河(省略介词“于”,防于河) 便至四十西营田(省略介词“于”,营于田) 禾生陇亩无东西(省略介词“于”,生于陇亩) 五、文学常识 1.杜甫(712—770),字子美。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反映了唐代社会由盛到衰的整个过程,再现了安史之乱前后的重大事件,被公认为“诗史”。现存诗 1400余首,文20余篇。 2.行:歌行体的一种。如《短歌行》《燕歌行》等。歌行体的特点是格式节奏上没有严格要求,也不讲究平仄,字数五、七言为主,可参差不齐,可变韵。亦称古诗、古风。 六、名篇名句 1.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2.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剖析:这是描写送别场面的一句诗。在这句诗中,“牵衣顿足拦道哭”连续四个动作,把送行者那种眷恋、悲怆、愤恨、绝望的动作神态,表现得细腻入微,令人触目惊心。江淹《别赋》说:“黯然伤魂者,唯别而已矣。”诗人的重墨铺染,给读者视觉、听觉以强烈感受,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千万家庭因征战而妻离子散的悲剧。 2.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剖析:这是揭示全诗诗眼的一个语句。诗人以“道旁过者”的身份去问出征之人,借出征之人的口说出全诗的诗眼“点行频”。“点行频”三字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造成百姓妻离子散、万民无辜牺牲、全国田亩荒芜的根源,又能让人们由从一个征夫出征的场面推及过去已经发生“多次”的征兵情景。而“点行频”的原因则是“武皇开边意未已”,其结果是田园荒废,民不聊生。 3.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剖析:如果说在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观念属于“正常”,那么重女轻男则是“反常”。这种反常观念是战祸未已,征兵不断,“边庭流血成海水”所造成的,是异常的苦难造成了“正常”观念的被扭曲,而不是封建意识的真正改变。诗人这种翻案之笔,反常之语,正最大限度地道出了役夫们内心的愤激和控诉。是不是真的生女儿好呢?诗人没有说,也不必说。因为如果都是生女儿的话,无可嫁之“比邻”;退而言之,纵然“生女犹得嫁比邻”,可是比邻之男何处寻呢?由此可见,生男生女都无法摆脱悲惨的命运。诗人留给读者的思考是多么深刻啊! 二、重点语段 1.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剖析:诗一开始,就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一幅撼人心魄的送别画面。在这幅画面上,兵车轧地,响声隆隆,战马奔腾,昂首嘶鸣。披挂着弓箭的士卒,夹杂在车马中,一列列地开赴边地战场。漫长的队伍旁,是众多的亲人,男女老少,在纷乱地哭喊、拽拉、捶胸、顿足,跑着为士卒悲恸地送行。车马行人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淹没了横跨渭水的咸阳大桥。“耶娘妻子走相送”一句,不仅写出送别人扶老携幼的情景,

文档评论(0)

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