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08 杜枚诗二首
作者简介 朗读 借助注释阅读课文 朗诵 朗诵 1.“多情却似总无情” ——“多情”与“无情”是完全相反的,怎么说它们相“似” 呢?你能说说自己的体会吗? 2.“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蜡烛以人的思想感情,这样 写有什么好处? 朗读 借助注释阅读课文 放声诵读 1.“烟笼寒水月笼沙” ——这句诗描绘出一种迷蒙而凄冷的气氛,你从诗句中的 哪些字可以感受到?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一个“犹”字,表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杜牧诗二首 杜牧诗二首 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第8课 杜牧(803~853),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诗歌创作成就很高,人们将他和杜甫联系起来,尊称他为“小杜”(杜甫为“老杜”)。 积累 探究 感悟 品读 杜牧以《赠别》为题的诗共有两首,都是为送别一位妙龄歌女而作,这里选的是第二首。诗中那委婉细腻的语言、那缠绵悱恻的情思、那新颖独到的比喻,读后令人难以忘怀。 感悟 赠 别(之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译 意 情深意重的我们分别时却相对无言貌似彼此无情, 举起酒杯想强颜欢笑地说些道别的话却笑不出声。 蜡烛也有惜别之心,知道感伤我们之间的离别苦, 你看它也在为我们默默流泪,陪伴我们直到天明。 赠 别①(之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②,唯觉尊③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感悟 注 释 ① 选自《全唐诗》卷五二三。 ② “[ 多情”句]意谓多情者心有满腔别情,一 时无法表达, 只能无言相对,倒像彼此无情。 ③ [ 尊] 同“樽”,酒具。 感悟 这首诗是作者为送别一位妙龄歌女而作的,你认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惜别之情的? ①写内心感受——“多情却似总无情”; ②写宴席上的表现——“唯觉尊前笑不成”; ③借蜡烛“流泪”表现——“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答 案 感悟 赠 别(之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感悟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流泪到天明。” ——如何读出伤感惜别的感情? 答 案 用舒缓、低沉的语气,其中“蜡烛有心”和“替人流泪”稍稍重读。 品读 答 案 爱得太多,情感太深,以致无论用什么方式都无法表达,只有无言以对,倒像彼此无情。 品读一、二句 品读 答 案 借物抒情。诗人带着极其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世界,于是周围的世界也都带上了感伤的色彩。作者借写“蜡烛”来反衬人的感情。 品读三、四句 探究 诗中的离别是愁苦的,作者为什么想到“笑”?却又为何“笑不成”? 想以笑打破离别宴席上的沉闷气氛,给对方以慰籍;但心情太感伤,想笑却无论如何也笑不出来。所以,想笑是由于多情,笑不成是由于太多情。 答 案 背诵 积累 赠 别(之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积累 探究 感悟 品读 《泊秦淮》表达的是对国家衰败现象的忧虑。作为一个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作者在“夜泊秦淮”时看到了一些令他痛心的现象,他把这些现象连同自己的忧虑一起写进了这首诗中。 杜牧诗二首 杜牧诗二首 感悟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 意 烟雾笼罩着一江秋水, 月光映照着江边沙岸, 夜晚泊船在秦淮河上, 正靠近江岸边的酒家。 在歌舞升平的酒家里, 不知亡国伤痛的歌女, 正为达官显贵唱着《玉 树后庭花》的亡国之音。 杜牧诗二首 泊秦淮① 烟②笼③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④不知亡国恨⑤,隔江犹唱《后庭花》⑥。 感悟 注 释 ① 选自《全唐诗》卷五二三。秦淮,指秦淮河,长江支流,在今江苏省西南, 经南京流入长江。 ② [ 烟] 河上的雾气。 ③ [ 笼] 笼罩。 ④ [ 商女] 指歌女。 ⑤ [ 亡国恨] 此指南北朝时陈朝亡国的历史教训。 ⑥ [《后庭花》] 即《玉树后庭花》,乐曲名,是南朝陈后主陈叔宝在亡国前 娱乐之作,人们把它看作亡国之音。南朝宋、齐、梁、陈皆建都于建康, 即今南京,在秦淮河畔。 杜牧诗二首 感悟 这首诗写作者夜泊秦淮的所见所闻。说说看,作者在秦淮见到了怎样的情景,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揭露了什么样的现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看到了迷蒙、凄冷的寒水冷月的夜景,听到了酒家歌女正唱着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揭露了李唐王朝统治者醉生梦死的生活,表达了作者为国担忧的心情。 答 案 杜牧诗二首 感悟 杜牧诗二首 品读 答 案 两个“笼”字,一个“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