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劳森识别理论.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摘 要 斯特劳森的识别理论研究 逻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张蕴 指导教师:何向东教授 摘 要 本文立论于这一崭新视角:基于识别问题重审斯特劳森的主体哲学思想,并 提炼出内嵌于斯特劳森哲学思想中的识别理论。这种研究既为在各个核心主题背 景下推进对其识别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撑,又为深化研究其哲学的各 个相关主题开辟了一条新的进路。本文的立论基于以下原因: 通过对其著述的研究我们发现:第一、尽管他的各个核心主题并非直接探讨 识别问题,却与该问题有着密切关联。解答“识别的实现的必要条件离不开各 核心主题的论证和支持,而要完整把握各核心主题及其相互关系,又必须将其置 于“识别的实现”这一分析框架中。第二,通过研究解答“识别的实现”的各相 关主题,能清晰呈现其哲学思想的演进过程,该过程符合他在《分析的形而上学》 中关于哲学总体构想和哲学分析方法的阐释。由此我们认为,识别理论完整而白 成一体地内嵌于他的整体性哲学中。其一在于他涉及到识别问题的多个方面:指 称与识别的关系、识别的本体论依据、认识框架和方法论等;其二在于识别理论 并非孤立于他的描述的形而上学及先验论证的方法体系外,而是与之紧密结合, 为他后期总结性提出哲学的分析方法和整体构想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总之, 识别理论贯穿于他的逻辑学、本体论与认识论之中,与它们融合成一个纵横交织 的缜密系统,是其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从以下部分展开研究: 第1章探讨识别理论的形成基础。他与罗素和奎因的论争为识别概念的形成 提供了直接的铺垫,其中已提出了殊相识别的部分观点并包含了后来思想的萌芽。 本章首先考察了他在对摹状词理论和单称词项可消除论的批评中正面树立的识别 指称观以及将识别指称作为单称词项本质规定性的观点,接下来探讨了《个体》 中的识别概念,从“听者一说者”这一识别的基本模式出发提炼出识别的几种情 况并对各自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 第2章探讨识别的本体论依据。本章围绕“识别的基础性”与“本体论的优 先性”的关联展开。第1节从他对逻辑主项与存在的关系的论述入手探讨其本体 论的基本立场。第2节探讨他对奎因本体论化约纲领的批评,这为正面阐发本体 论的等级论提供了直接铺垫。第3节考察本体论等级论这一特色理论,剖析了“赋 予基本殊相以本体论优先性”这一关键命题的内涵,重点分析了他通过对语法标 准与范畴标准的比较以揭示主谓区分背后的“本体论优先性”的思路。第4节通 过对他与奎因本体论思想的系统比较,深入揭示其本体论的特征和独特意义。 第3章探讨识别的认识框架,该框架与概念图式的构想有关。本章首先通过 与康德“图式”的比较分析了这一概念图式的性质和特征,接下来围绕“时空系 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统与作为经验实在的基本殊相对于反映该概念图式具有怎样的关联性”的问题, 探讨了作为概念图式之基本构架的时空系统的特征,以及他确立物质物体为基本 殊对于识别活动的意义,并从“经验的可能性条件”的先验意义上分析了人对其 它殊相的。‘不同却相关方式”的识别支持作用。本章最终揭示了他确立物质物体 和人为基本殊相的目的,即将殊相放入现有的时空系统中以揭示思想的概念图式, 整个识别活动正是围绕着对概念图式的说明这一基本任务而展开。 第4章探讨识别的方法论特征。旨在通过对识别理论中所运用的先验论证的 特征、有效性和目标定位的考察,审视其先验论证关于识别活动之价值。第1节 参照康德的策略考察了他有关经验的讨论与概念图式中基础概念之间的本质关 联。第2节在考察关于识别的可能性的先验论证的形式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其 论证应对怀疑论的有效性,并赋予适度先验论证的内在辩护策略下的解读。第3 节考察他对先验论证的深化,即对康德先验演绎的重构的“经验的客观性论证”, 说明其论证的实质仍是对康德式方法路径的延续。第4节考察他的先验论证的价 值目标,联系于对信念确定性的分析,从自然主义观点中为其论证寻找支撑。 第5章总结评价识别理论对于当代哲学的新贡献。我们通过前几章的研究的 支撑,并结合他在《分析与形而上学》中对形而上学、分析方法及哲学整体图景 的阐释,从三个方面归纳了他的贡献。 第6

文档评论(0)

ygeorcgd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