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千年黑端子石砚的真伪考证.doc
千年黑端子石砚的真伪考证
湖北 王鸿葆
石家有儿玉含晶,嘘为云气吸为晴。纯精与之相感并,孕育万状流千名。黄昏鬼器不忍听,且为白鹅了黄庭。
这是北宋诗人崔鶠(1058--1126)写的一篇《子石砚》诗,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笔者蓄砚多年,对端砚中的 “黑端子石砚”很感兴趣,梦想能见到它的芳容。
2006年夏天“福从天降”,有幸在武汉香港路古玩市场,认识了程业平先生,在他手里买到这方“类似卵石样的古砚”。粗看此砚,黑不溜秋,其貌不扬,回家细看,眼睛一亮,惊呼:这不就是古人所说的“黑端子石砚”吗?
查文献 两种观点相左
唐宋端州下岩究竟有没有黑端子石?宋代人有两种不同的观点。苏易简、欧阳修、杜馆、崔鶠、陈元靓、赵希鹄等诸家认为有,而且认为是端石之上品。米芾、唐询等诸家,提出了质疑,予以否定。
宋米芾(1051--1107)《砚史》中说:他曾到端州调查过子石,“遍询石工云:子石未尝有。其在岩中,实于大石板上凿,岂有中包一子者?余尝谓若溪流中多有卵石,容差褊可崭面,磨墨。所谓“石子”,世讹为“子石”。至有斫样相似而为之者,于理必不于大石中心,复生卵子也。世之好奇者,又以歙州罗纹石作子石砚。”
宋唐询(约1000--1060)《砚录》中说:“昔人云,山有自然圆石,剖其璞而得焉,谓之子石。又云,每取石,必祭以中牢,不然则雷霆震动,失石所在。予尝以二说诘诸山下故老,皆云无之。”
米芾、唐询都是名人,又是官人,还是品砚高手,他们的观点对后世砚学家必然产生影响。
清孙闫章《砚林拾遗》说:“余暗米说良胜......岩石凿去黄瞟胞络,方见砚材,是为子石,亦似非。”
清孙森《砚辩》说:“所谓下岩石出黑色、青花二种,世久罕见,其说俱不足援证。”
从《米史》、《唐录》以及“二孙”的论述中,可以知道一个信息:他们都没有见过“黑端”,没有见过“端州子石”,虽做过调查访问,但只是“人云亦云”道听途说, “二孙”仅是同意米芾的观点,沿袭他们的说法而已。所以,他们的观点都不足为信。
从文献看,最早论及端州 “黑端子石砚”的应该是苏易简,随后是欧阳修等诸家。
宋苏易简(958--997)《文房四谱·砚谱》载“端州石砚匠,识山石之纹理,乃凿之五七里有一窟,自然有圆石,青紫色,啄之为砚,可值千金,故谓之子石砚。”
宋欧阳修(1007--1072)《砚谱》载:“端石出端溪,色理莹润,本以子石为上。子石者,在大石中生,盖石精也。”
宋无名氏《端溪砚谱》载:“凡岩石皆有膘,如玉之瓜蒌也,胞络黄膘凿去,方见砚材,所谓子石也。”
宋赵希鹄(生卒年不详,公元1231年前后在世)出身皇室宗亲,在宫中见过很多古物重器,是位博学善鉴的考古学家,他在《洞天清录·古砚辩》中说:“世之论端溪者,唯贵紫色,而不知下岩旧坑,唯有漆黑、青花二种。初未尝有紫,无它,未曾观古研耳”。并特辟一条目详述:“端溪下岩旧坑,卵石黑如漆,细润如玉,叩之无声,磨墨亦无声……下岩旧坑又一种卵石,去膘方得材,色紫青黑,细如玉,有花点如箸头大,其点别是碧玉清莹,与砚质不同……青黑之中,或有白点如粟,排星斗异象,水湿方见,扣之无声,磨墨亦无声。此品南唐时已难得,庆历间坑竭(按,即北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下岩上有一坑出此二种石,别无新坑”。
明清端砚学者如明曹照《格古要论·古砚论》、明末清初诗人施闰章《砚林拾遗》、清代砚文化学者吴兰修《端溪砚史》等诸家,认同赵希鹄的观点。
值得一提的是乾隆年间的考古学家陈龄自己藏有一方端州下岩黑端砚,并在他所著《端石拟》中说:“端溪下岩,色最淳古,石极细嫩,有纯黑色及青黑色带青花者,宋时采取已竭,今古砚中亦罕见此品,即有,亦唐五季宋初之物。”亦说:“其青黑而带灰仓,湿者显紫,谓之黑端......扣之无声,磨墨亦无声,甚发墨,经久不乏,因质过嫩,最易成凹,予曾得一砚于虎林(杭州)是此石。”
从以上苏易简等诸家的论述中,可以知到二个信息:
他们见过实物(即黑端子石砚),又知到实情(即根底)。
第二,赵希鹄、崔鶠、陈龄都是考古学家,其中陈龄自己还藏有一方黑端砚。崔鶠能用诗歌来表达对 “子石砚”的热爱,赵希鹄能对“黑端”析辩得十分的精到,说明其论述是以实物作根据的。所以,他们的观点,是可以采信的。
又一个可信的论述是,我国地质学四大创始人之一的章鸿钊(1877--1951)所著的《石雅》书中说“端砚佳者似出烁岩或角烁岩中,砾岩俗称母子石,意子石在岩中,一如子在母怀中也。”还说:“下岩坑亦卵石也,卵石一名子石,不必尽产于水中,山中亦有之”,并引用《广语》云:“凡香有结,石亦然。端之结者为砚,其石大至数尺,去其不结者,取其结者,仅得掌许,故砚之大而佳者最难得。”此说,为端砚子石是石中之石的说法,提供了地质学方面的根据。
以上文献告诉我们,唐宋下岩曾出产过称之为“黑端子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IN 9830 冲压件切割毛边高度.pdf VIP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红岭中学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数学试题及答案.pdf VIP
- 2020秋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全册课件.pptx VIP
- 古建筑传统瓦工(砧刻工砌花街工泥塑工古建瓦工)施工机械用电管理详细措施.docx VIP
- (高清版)DB51∕T 2997-2023 四川省水文数据通信传输指南 .pdf VIP
- 二升三年级数学暑假作业完整版25天.pdf VIP
- 统编《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与建议.doc VIP
- 沪教牛津版八年级英语上册词汇表.docx VIP
- 2025年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西班牙语二级口译试卷.docx VIP
- GB∕T 5796.1-2022 梯形螺纹 第1部分:牙型.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