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文广汇全书》满语俗语研究》.pdfVIP

《《同文广汇全书》满语俗语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年2期 满语研究 No2,2013 总第57期 MANCHU sTUDIES General№.57 《同文广汇全书》满语俗语研究 吴雪娟 黑龙江大学 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哈尔滨 150080 摘要:清康熙年间刊刻的汉满分类词典 《同文广汇全书》辑录了43条满语俗语,并借用一些汉语俗语对 其喻义进行解释。这些满语俗语来源丰富,音韵和谐 ,句式简单,其字面意义和喻义与满族宗教信仰、民间传 说、渔猎生活等密切相关,具有鲜明的满族历史文化特色。翻译满语俗语时,注重传达满族历史文化要素,方 能揭示满语俗语的喻义。单纯地用汉语俗语解释 ,或许会掩盖满语俗语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满语俗语;《同文广汇全书》;满汉翻译 中图分类号:H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7873 2013 02—0014—12 一 、 满语俗语整理研究现状 俗语是约定俗成,广泛流传,形象精炼的语句,包括谚语、格言、歇后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 语。俗语与语言使用者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历史背景、民族性格等要素相关,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 点。满语早已濒危,满语俗语亦早已在民间消逝,因此,搜集与阐释满语俗语文化具有极大困难。 玉勤所编 《劝学篇》收录近八百条俗语,因未注明文献出处,无法确定俗语的具体来源和搜集整理 的时间。编译者亦在后记中说:“满汉文化融合已久,本集作品是否都出自满族,难 以断论。”书中有些 俗语译 自汉语俗语,如emumajigetuwatumenkingniusinbedeOimbi“一星之火,能烧万顷之田”,即 “星 星之火,可以燎原”;beyeicihaibeniyalmadeumeisibure“己所不欲,勿施于人”。_j 康熙年间刊刻的 《同文广汇全书》则不同,其收录的43条满语俗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郁的 满族文化特色,成为学者研究满族谚语的首选资料。赵阿平 《满汉谚语语义辨析》一文从 《同文广汇全 书》选取20余条俗语,定义为满族谚语,在翻译解读的同时,将其与汉语谚语做了比较。_2高娃硕士论 文亦从 《同文广汇全书》中选取 19条满语谚语进行分析,并就满蒙语谚语的关系予以进一步阐述。 鄂 雅娜硕士论文在探讨满汉翻译的文化语境问题时,分析 《同文广汇全书》中的20条满语谚语,探讨谚语 的翻译和文化内涵。_4由于研究者所据 《同文广汇全书》版本的刊刻问题,个别俗语的识读不尽准确。 对满语俗语研究而言,可供利用的资料本不多见,因此,《同文广汇全书》中43条满语俗语堪称满语俗 语研究的珍贵资料,有待解读。 2012年 12月初,笔者携本文赴北京参加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其间,就满语俗 语的释义问题求教于锡伯族专家永志坚先生。承蒙永志坚先生的指点,笔者对多条满语俗语的释义进 收稿 日期:2013—06—09 作者简介:吴雪娟 1968一 ,女 满族 ,黑龙江黑河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满文文献与清史满族史研究。 基金项目:香港意得集团资助,满族文化抢救开发与研究项 目 · l4 · 行了必要的调整。即便如此,本文对满语俗语的探讨是否符合清代满族等民族俗语运用的实际情况,仍 有待于交流。本文撰写过程中,曾与学友罗盛吉先生就俗语的翻译、《同文广汇全书》的版本等问题多 方探讨,亦获益匪浅。在此一并致谢。 二、《同文广汇全书》基本情况 《同文广汇全书》为清初汉满分类词典,阿敦著,刘顺、桑格编辑。笔者所见版本有二:一是康熙三 十九年 1700年 寄畅斋刻本,满文书名为tungwenweiji,汉文书名为 《同文汇集》,计5册;①二是康熙 四十一年 1702年 听松楼刻本,满文书名 tungwenguwangleiciowan§u,汉文书名 《同文广汇全书》,计 5册。第5册皆为附人的满汉合璧 《 训童 联珠集》,张天祁著,刘顺译。 寄畅斋刻本封面题有汉文书名 《同文汇集》以及卷一的类 目名称;扉页题有 “寄畅斋编辑”“康熙庚 辰新镌 内‘附联珠集”“本斋藏版”字样。书前有刘顺所撰 “《同文汇集》小引”。正文各卷卷首均题有 “广宁刘顺正亭氏 鸭绿桑格豁轩氏仝编”字样。刘顺所作 “小引”主要阐述了 “清文”的重要性、刘顺编 撰满文图书的初衷、阿敦遗稿内容、刘顺与桑额对书稿的编审及命名等内容,对于了解 《同文广汇全书》 的体例与内容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由 《小引》结尾处的款识 “康熙三十二年 1693年 岁次癸酉菊月谷旦广宁正亭刘氏叙于古燕之寄 畅斋”推测,康熙三十二年 1693年 即有寄畅斋刻本;从扉页上的 “康熙庚辰新镌”得知,此康熙三十九 年 1700年 刻本实为重刻本。 听松楼刻本各册封面均题有汉文书名 《同文广汇全书》,首册封面附题 “听松楼藏版

文档评论(0)

mwa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