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高考·二轮数学课件专题1 第1讲.ppt

走向高考·二轮数学课件专题1 第1讲.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走向高考·二轮数学课件专题1 第1讲

集合知识一般以一个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其中以集合知识为载体,集合与不等式、解析几何知识相结合是考查的重点,难度为中、低档;对常用逻辑用语的考查一般以一个选择题或一个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以集合、函数、数列、三角函数、不等式及立体几何中的线面关系为载体,考查充要条件或命题的真假判断等,难度一般不大. 1.集合的概念、运算和性质 (1)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2)集合的运算: ①交集:A∩B={x|x∈A,且x∈B}. ②并集:A∪B={x|x∈A,或x∈B}. ③补集:?UA={x|x∈U,且x?A}. (3)集合的关系: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 (4)需要特别注意的运算性质和结论. ①A∪?=A,A∩?=?; ②A∩(?UA)=?,A∪(?UA)=U. A∩B=A?A?B,A∪B=A?B?A. 2.四种命题 (1)用p、q表示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p和?q分别表示条件和结论的否定,那么若原命题:若p则q;则逆命题:若q则p;否命题:若?p则?q;逆否命题:若?q则?p. (2)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 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同真同真;原命题的逆命题与原命题的否命题同真同假. 3.充要条件 (1)若p?q,则p是q成立的充分条件,q是p成立的必要条件. (2)若p?q且q?/ p,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q是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3)若p?q,则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 4.简单的逻辑联结词“且”、“或”、“非” 用逻辑联结词“且”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q”; 用逻辑联结词“或”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q”; 对一个命题p全盘否定,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5.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1)全称命题p:?x∈M,p(x). 它的否定?p:?x0∈M,?p(x0). (2)特称命题(存在性命题)p:?x0∈M,p(x0). 它的否定?p:?x∈M,?p(x). 1.认清集合元素的属性及元素所代表的意义. 2.区分命题的否定和否命题的不同,否命题是对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都否定,而命题的否定仅对命题的结论否定. 3.p或q的否定:?p且?q;p且q的否定:?p或?q. 4.“A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B”是指B能推出A,且A不能推出B;而“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是指A能推出B,且B不能推出A. 设集合A={4,5,6,7,9},B={3,4,7,8,9},全集U=A∪B,则集合?U(A∩B)中的元素共有(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答案] B [分析] 依据交、并、补运算的定义可直接求出A∪B,A∩B及?U(A∩B). [解析] U=A∪B={3,4,5,6,7,8,9},A∩B={4,7,9},∴?U(A∩B)={3,5,6,8},故选B. (文)(2014·新课标Ⅰ理,1)已知集合A={x|x2-2x-3≥0},B={x|-2≤x2},则A∩B=(  ) A.[-2,-1] B.[-1,2) C.[-1,1] D.[1,2) [答案] A [解析] A={x|x≤-1或x≥3},所以A∩B=[-2,-1],所以选A. (理)(2014·甘肃三诊)若A={x|22x16,x∈Z},B={x|x2-2x-30},则A∩B中元素个数为(  ) A.0    B.1     C.2    D.3 [答案] B [解析] A={2,3},B={x|-1x3},∴A∩B={2},故选B. [方法规律总结]  1.用列举法给出具体集合,求交、并、补集时,直接依据定义求解. 2.用描述法给出集合,解题时应先将集合具体化,再依据条件求解,例如方程、不等式的解集,应先解方程(不等式)求出集合,特别注意集合中的限制条件(如x∈Z). 3.解答集合间的包含与运算关系问题的思路:先正确理解各个集合的含义,弄清集合元素的属性;再依据元素的不同属性采用不同的方法对集合进行化简求解,一般的规律为: (1)若给定的集合是不等式的解集,用数轴求解; (2)若给定的集合是点集,用数形结合法求解; (3)若给定的集合是抽象集合,常用Venn图求解. (2013·安徽文,15)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P为BC的中点,Q是线段CC1上的动点,过点A、P、Q的平面截该正方体所得的截面为S,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编号) [答案] ①②③⑤ (2014·邯郸一模)下列命题错误的是(  ) A.对于命题p:“?x∈R,使得x2+x+1<0”,则?p:“?x∈R,均有x2+x+1≥0” B.命题“若x2-3x+2=0,则x=1”的逆否命题为“若x≠1,则x2-3x+2≠0” C.若p∧q是假命

文档评论(0)

3458647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