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6年高考历史(浙江专用)大一轮专题讲义: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6讲.docVIP

【创新设计】2016年高考历史(浙江专用)大一轮专题讲义: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6讲.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新设计】2016年高考历史(浙江专用)大一轮专题讲义: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6讲.doc

专题概览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经济政策 内容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经济基础 古代中国纺织业、陶瓷业和冶铸业生产长期领先世界,产品享誉海内外。在自然经济时代,官营、家庭和私营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占有特殊地位 古代中国商业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城市、“市”和商人等商业元素不断发展。古代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存在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历代封建王朝推行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前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后期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明清时期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抑制和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错失了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机遇 主旨 中国古代文明是典型的农耕文明,以精耕细作的农业为基础,手工业和商业依附于农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典型特点 第16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考纲要求]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 考点一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一、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易错提醒] “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区别 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自然经济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的,生产分散、规模小、技术落后。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具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三种社会属性;在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就等于自然经济。自然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开始瓦解。 二、古代中国主要的土地制度 主题一 精耕细作在古代农业发展中的表现 1.耕作方式发展 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经不断完善而为后世所沿用。 2.耕作技术进步 耕作方法、田间管理系统完整,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 3.改变农业环境:重视农田灌溉,改善土壤环境,使农业收成不再完全取决于天气的好坏。 讲史料 史料一 夫范、中行氏……将耕于齐,宗庙之牲为吠亩之勤。 ——《国语·晋语》 史料二 战国时《吕氏春秋》总结了利用土地的十大问题,内容涉及整地、用地、改土、耕作、保墒、除草、通风、生长、健壮、高产等方面,一一形成较为深刻的技术认识。 ——李群《农业科技史》 导读 史料一中“吠亩之勤”说明牛耕技术的出现。史料二中的“整地……”等信息说明了农业技术非常细致。 练史料 史料 (2012·四川高考,节选)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 时期 内容 备注 春秋 战国 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 耧车 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魏晋 南北朝 翻车 《齐民要术》 隋唐 筒车、曲辕犁 宋元 踏犁 由人力耕作,弥补耕牛的不足 《农桑辑要》 元朝政府颁发的农业指导用书 《十二气历》 明清 《农政全书》 探究: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史料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答案 表现: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技术;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原因:人多地少;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重农抑商观念的长期影响。 主题二 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1.分散性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2.封闭性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除盐、铁外,一般不外求。 3.落后性 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 4.脆弱性 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的过分剥削压榨和天灾战乱都容易导致其破产。 5.保守性 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讲史料 史料 农夫蚤(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任,多治麻丝葛绪,綑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 导读 史料中农夫→“耕稼树艺”;妇人→“纺绩织任”及“此其分事也”这些信息说明了男女分工劳作的情况,由此可知早在战国时期就形成了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练史料 (2014·广东高考,节选)史料一 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盛世危言》 史料二 (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ingyx01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30140202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