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uo-co
CuO.Ce02催化剂的CO氧化活性位及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摘要
CuO.Ce02催化剂因表现出优良的CO氧化反应活性而长期受到人们的关注。因
此,很多研究者对其开展了反应机理的研究,并将这种优良的反应活性归因于铜铈两
DRIFTS,
剂,用于co氧化活性位及其反应动力学的研究。通过XRD,Ralllall,in.situ
H2.TPR和CO.TPR等技术对催化剂的物相结构和表面活性物种进行了表征。结合其催
化性能,建立了催化剂结构与其反应活性之间的关系,同时开展了反应动力学研究,
探讨了催化剂中的氧缺位在反应中的作用。本论文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大。/n—situ
出更好的氧化活性;表明了CuO和Ce02在反应中的协同作用。通过比较CuO粒子大小
为4.1nm的CuO(5)/Ce02—500和Ce02粒子大小为4.0
CO催化氧化活性,发现这两者活性十分相近,表明反应发生在CuO.Ce02的界面。以
CuO上的单个活性位要比位于小颗粒CuO上的单个活性位具有更好的反应活性,说明
性位的高活性可归因于该活性位具有更高的CO化学吸附密度。
2.通过采用微分反应器,开展了CuO/Ce02催化剂的CO氧化反应动力学研究,从
而获得了~系列的CO氧化反应动力学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反应速率与CO分压的大
小直接相关,与02分压无关。在反应温度为70
oC时,CO和02的反应级数分别为
0.7和一0.14。这说明了随着CO分压的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明显,而02分压的大小对
反应速率的影响较小。通过Arrenhuis公式,.测得活化能为63.8kJ/mol。同时提出了
适合本反应体系的反应机理,即Mars,vailK.revelen反应机理。该反应机理认为首先
CO吸附在Cu+上,而后迁移至铜铈界面,再并与由Ce02载体提供的氧物种进行反应。
而载体表面的氧缺位又能被反应气氛中的02补充,完成催化循环。
化。结果表明,催化剂活性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强,6000C焙烧的催化剂活性最
高。in—situ
缺位浓度。催化剂经酸洗后,CO吸附中心消失,但不影响氧缺位浓度。经过酸处理
位浓度影响了催化剂的反应活性,而这种影响可能来自于氧缺位对反应中氧物种的活
化作用。
关键词:CuO—Ce02催化剂;CO氧化;反应动力学;结构敏感性
II
THEACTIVE
SITESAND
KINETICSSTUDYOF
CuO.Ce02
CATALYSTSFORCO
OXIDATION
ABSTRACT
CuO_Ce02 have’attracted
catalysts muchattention
duetoitsexcellent
inCO
performance of
oxidation。Therefore,thenatureCOoxidation
overCuO—CeO,
hasbeen
catalysts the
widelyinvestigated,and
high hasbee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b-z化学荡体系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pdf
- barbir型反应体系和phi(oac)2反应胺类转化与合成中的应用.pdf
- a型嘧啶类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光学性质研究.pdf
- b-z化学荡体系在氨基酸和药物检测中的应用.pdf
- b-z化学荡体系在氨基酸及金属离子测定中的应用.pdf
- biginlli反应和插烯羟醛反应的串联反应研究及产物的应用.pdf
- bmibflt;,4>和bmino<,3>离子液体的性质及光谱研究.pdf
- bin1b御素调控细胞的差异蛋白组学研究.pdf
- can氧化,3-二羰基化合物的偶联及其与lactonamycin中间体的反应研究.pdf
- c2-二茂基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合成、表征及抗菌活性研究.pdf
- dmf中稀[er(ⅲ)]与铁族[co(ⅱ)、ni(ⅱ)]的电化学性质及共沉积.pdf
- dna氧化伤标记物8-羟基脱氧鸟苷的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方法研究.pdf
- dna类物在离子液体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分析.pdf
- dna调制吡啶钌(ⅱ)配合物在ito上的光电化学性能研究.pdf
- dsd酸合新工艺的研究.pdf
- edta在铜中应用的研究.pdf
- eu<'2+>掺杂的led用卤硅酸盐荧光粉的制备和表征.pdf
- eu<'3+>电化学还原行为研究及eu<'2+>的电化学制备.pdf
- fe<,3>o<,4>磁性纳米颗粒与鲁米诺的化学发光反应研究.pdf
- h<4>-binol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和在硅氢化反应中的应用.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