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FBP7基因多态性及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关联的研究.pdf

IGFBP7基因多态性及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关联的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嘲嗍嘲螂眦啉嗍{{lll蛐㈣ 目 录 4 Y258291 中文摘要………………………………………………………………………1 英文摘要………………………………………………………………………4 研究论文IGFBP7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 前言……………………………………………………………………….8一再fJ舌……………………………………………………………………….. 材料与方法………………………………………………………………9 结果……………………………………………………………………..17 附图……………………………………………………………………..20 附表……………………………………………………………………..23 讨论………………………………………………………………………26 结论………………………………………………………………………29 参考文献………………………………………………………………..30 综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与肿瘤的研究进展………………..33 致谢…………………………………………………………………………..45 个人简历…………………………………………………………………….46 中文摘要 IGFBP7基因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性研究 摘 要 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结合蛋白超家族(IGFBPs)d?的一员。最初是因其在脑脊膜瘤中差异表达而 被克隆出来。其在人体正常器官组织及多种肿瘤组织中均有表达,并参与 组织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等过程。本实验通过病例.对照研究, Cancer 癌(Colorectal CRC)发病之间的关系,以求为结直肠癌的筛查和 诊断提供新的标志物,为预防、干预结直肠癌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本实验共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 学第四医院病人,其中结肠癌病人68例,直肠癌病人143例,正常人群 132例,本实验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于符合本实验条件的对象在其知情 同意的情况下,采集静脉血5ml,同时还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 饮酒史等一般情况和家族性肿瘤疾病史等信息。采用蛋白酶K消化.饱和 氯化钠盐析法提取白细胞中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 Chain detection (PolymeraseReaction—ligase 等位基因及基因型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使用SPSSl3.0版软件包(SPSS USA)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直肠癌组、结肠癌组和正常对照组年龄之间差 异进行t检验;并分别对两组的性别差异、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及基因型分 布进行连锁平衡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方法计算相对风险度的比值比 (odds ratio,oR)取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进行联合分析,以尸O.05作为有显著性差异的标准。 结果: 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O.05)。 中父摘要 2rsll 133472A/G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IGFBP7基因rsll133472A/G位点上等位基因A和G在直肠癌组中出 现频率为5.9%和94.1%;在结肠癌组中出现频率为6.6%和93.4%;在正 常对照组中的频率为2.3%和97.8%。直肠癌组及结肠癌组分别与正常对 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32和0.030)。在直肠癌 组中GG、AG两种基因型出现的频率分别88.1%和11.9%;结肠癌组中 GG、AG两种基因型出现的频率分别86.8%和13.2%;在正常对照组中分 别为95.5%和4.5%。直肠癌组及结肠癌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

文档评论(0)

zxl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