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在上市企业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的分析.pdf

商业银行在上市企业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的分析.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Ph.D dissertation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Study on the Role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Ph.D Candidate: Deng Li Supervisors: Prof. Zhang Zongyi Major: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September 2007 II 摘 要 我国在经济转轨、企业转制过程中,银行利益被严重侵蚀,形成了大量不良 资产,银行“惜贷”接踵而至,投融资渠道受阻。至今,虽然银行不良贷款率已基本 降低到安全水平之下,但由于银行仍然是上市企业的大债权人,公司治理不完善 的情况下,银行的经营风险仍然很高,不利于银行的顺利改革。为了顺畅投融资 体系,保护银行等债权人的利益至关重要。而日本和德国的经验表明,加强银行 在上市企业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世界银行针对东欧转轨经 济国家出现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也推荐在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市场经济中引入银行 基础型的金融系统,加强银行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并以此为基础完善本国的公 司治理。本文从公司治理的产权基础——债权和股权,以及具体的公司治理机制 ——董事会机制和公司控制权市场机制等方面,对我国银行参与上市企业公司治 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本文运用金融中介功能理论和公司治理等企业理论,对我国银行在上市企业 发挥公司治理作用的机制和途径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综合运用规范研究和描 述性研究方法,以及比较研究方法等,揭示了我国银行对上市企业公司治理弱化 的问题,阐明了我国银行对上市企业进行治理的作用机理,对我国银行参与上市 企业公司治理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如下: 第 1 章导论,阐述了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对论文的关键术语作了说明,在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论文的研究结构和研究方法,并对本文的创新点 进行了概括。 第 2 章在对金融中介和公司治理等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银行在上市企 业公司治理中作用的理论分析框架,构思了银行在公司治理中作用的具体实现路 径框图。商业银行与上市企业的关系是微观视角的金融与经济的关系,二者通过 投融资体系中的投融资活动联结起来。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包括银行债权监督治 理机制,银行股权(持股)的治理机制、银行通过控制权的治理机制等。 第 3 章银行债权监督的公司治理机制。本章对散见于各种文献的银行债权监 督治理机制进行了较全面地归纳和总结。从银企的双边关系看,银行债权监督机 制包括监督的动力机制、监督的利益协调机制,债权结构治理机制,以及财务治 理机制等,这几种机制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综合起来研究可以更好地刻划 银行债权监督的作用过程。将银行债权从公司总债务中分离出来,专门研究银行 债权在上司公司中的治理效应;从债务的期限结构角度研究银行债权对公司的治 理效应,将银行债权细分为短期和长期债权,分别研究其治理效应。研究表明, III 短期债权治理作用弱,长期债权有一定治理作用,但长期债权占比少,导致银行 整体债权对上市企业治理效应较弱。本研究针对为数众多的债权人客观存在“搭便 车” 的问题,突出了银行大债权人的作用,弥补了以前研究只注重总债权而忽视银 行债权治理作用的缺陷。同时还对国内现有文献中自由现金流的计量方法进行了 修正,提高了实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第 4 章对银行持股的治理机制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本研究利用投资决策 的相关理论,构建了银行持股的成本收益理论模型。目前对银行持股的研究主要 集中于日本和德国的经验研究,注重对银行持股的利弊分析,没有得出一致的结 论。而从理论视角研究的很少,国内很少有人对银行持股进行研究。本文

文档评论(0)

bhl0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