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 甜甜的泥土导学案 苏教版.docVIP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 甜甜的泥土导学案 苏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2.甜甜的泥土 1.掌握小说的故事情节;了解小说写作特色;具体分析人物形象。 2.感受语言的清新自然和笔法的细腻,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 3.感悟伟大的母爱,体会人间无所不在的至亲至爱。 ●重点:学习本文妙用对比的写法;体会文章立意新奇、结尾新奇的特点。 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帮着补充完整。   黄飞,原名 黄晓红 ,台湾现代作家。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他的作品题材包括人物专访、游记、音乐、文学、艺术等。已出版的作品包括人物专访《富豪精英录》《办公室AQ》《办公室EQ》《 追梦者言 》《与精彩人有约》等。另著有旅游书《巴黎随意游》及《伦敦自由行》等。? 2.根据你所掌握的文体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 人物 、 故事情节 、 环境 。其中的故事情节包括 开端 、 发展 、 高潮 、 结局 等部分。?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黯淡( àn)   呆滞( zhì)   蹭( cèng )    愣怔( lèng )( zheng ) 蓦地( mò) 吮( shǔn ) 涮净( shuàn ) 晕眩( yūn )( xuàn ) 拓展:上面的生字词中有哪些是多音字?请你列出它的其他读音并组词。 示例:晕 ( yùn )黄晕 (yūn) 晕倒? 4.解释下列词语。 黯淡:暗淡。 呆滞:迟钝;不活动。 凝视:聚精会神地看。  零落:本文是稀疏、不集中的意思。 愣怔:本文是发愣、发呆的意思。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5.通读课文,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问题一:细读文章,感知内容。 1.请用一句话对故事内容进行概括。   示例:(1)这是发生在一个因父母离异、继母虐待而生活窘迫的孩子身上的故事。   (2)这是一个发生在因离婚而不能见到朝思暮想的儿子的一个可怜妇女和她孩子身上的故事。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结构上有何特点?   这篇小小说以一包奶糖为线索,开头是送奶糖,中间是吃奶糖、埋奶糖,结尾是奶糖融化,全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问题二:品味语句,把握形象。 1.选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来读,按“读      ,我体会到了       ” 的句式说话。?   示例:(1)读“一群唱着歌儿的孩子,跨出了校门……人影稀疏了,零落了,没有了”,我体会到了一双热切的眼神在寻找她的孩子,直至人影疏散,这个画面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一个母亲由期望到焦急再到失望的过程,感受到她渴望见到离别已久的儿子的迫切心情。   (2)读“这最喜欢吃的奶糖好久没尝过了……给了老师五颗”等语句,我体会到了一个生活窘迫,却有着一颗美好心灵的孩子的善良友爱。   (3)读“他梦到过去的妈妈笑着回来了,现在的妈妈垂着头走了,真高兴”,我体会到了一个父母离异的孩子,对亲生母亲的深切想念。 拓展:近些年,我国离婚率大幅上升。通过阅读本文,你觉得离婚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我认为离婚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很大。例如:离婚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心理打击,易导致其性格缺陷,使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减弱;父母离异可能导致孩子缺乏管教和家庭温暖,离异家庭的子女犯罪的可能性更大;社会对离异家庭的偏见和歧视,使离异家庭的孩子自卑感更强,比较敏感,容易早熟等等。 2.小亮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示例:王小亮是一个聪明、懂事、能干、尊敬老师、受小朋友欢迎,而且很有忍耐力的好孩子。   问题三:理解写法,揣摩效果。 1.这篇课文运用了哪些对比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对比手法主要表现在:(1)“她”(王小亮“过去的妈妈”)在学校放学前后的对比;(2)前后两个妈妈对王小亮不同态度的对比;(3)王小亮埋糖、挖糖前后的对比;(4)学校传达室老头对“她”的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等等。   这样写可以突出母爱的珍贵、伟大及其巨大的感染力,也可以表现一个父母离异的孩子对亲情的渴望、期盼,突出了文章主题。 2.文学作品贵在细节的真实。你认为本文末尾写雪融化奶糖的细节是否真实? 提示:这是一道开放性题,可以各抒己见,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一:这个细节不真实。气温不会在一夜之间回升得这么快,王小亮亲妈妈把奶糖放在棉袄口袋里未能融化,地温一夜突然回升难道能超过人的体温吗? 示例二:这个细节真实。春天的气候“一日三变脸”,奶糖埋在雪中,雪融化成水,水浸湿奶糖的包装纸,进而融化糖,这是很自然的现象。   问题四:拓展探究,深入生活。文中的王小亮生活在不幸的家庭之中,今天正好是他的生日,我们能为他做些什么呢?   示例:唱首歌、送礼物;送一包奶糖;送一张法院判决书,判王小亮的抚养权归他的妈妈,并要他爸爸付赡养费,供他上学;送一份《未成年人保护法》,告他的爸爸和后妈对王小亮的虐待。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soenq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