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霉素生物合成因簇的异源表达及其改造.pdf

硫霉素生物合成因簇的异源表达及其改造.pdf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硫霉素生物合成因簇的异源表达及其改造.pdf

摘要 Y1 摘 要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c曲印enems)是一种非典型B.内酰胺抗生素,起源于上 世纪八十年代。因为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较强而得到广泛应用。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以及多重耐药或产B.内酰胺酶的细菌均 有很强的抗菌活性。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可以通过孔道结合所有种类的青霉素结合 amibi砸c 蛋白(penicillinbillmngprote缸,PBPs)并具有持续的抗生素后效应(poSt e彘Ct’PAE)。与其它内酰胺类抗生素相比,临床主要致病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 明显低于其他抗生素。因此,耐受性好,副作用小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已成为当 前治疗院内严重感染等疾病的首选药物。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由青霉素结构改造而成的,它的结构特征是B.内酰胺 环与另一个二氢吡咯环并在一起,这种结构综合了青霉素的青霉烷环和头孢菌素 的共轭双键活化的双重作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亚甲基取代了硫原子,由于 亚甲基的夹角比硫原子小,加之C.2与c.3间的双键存在使二氢吡咯环成一个平面 结构,从而导致了硫霉素不太稳定,也给分离纯化带来了困难。由于种种原因, 硫霉素未能在临床中应用。 第一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沙纳霉素(也ien锄哆cill)又称硫霉素,是由美国默克 公司从淡紫色链霉菌砌印幻,缈卯∞脚伽发酵液中分离得到的。1985年,亚胺 培南作为第一个碳青霉烯抗生素在日本得到使用,其商品名为泰能(Tienam)。因其 极强的抗菌活性在治疗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市场前景良好。 mediated 重组工程(Re扼T∞combillationgeneticenginee血g)是指在重组酶 的催化下进行的DNA片段之间的同源重组并藉此达到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基因克 隆或改造的一种技术。重组工程的优点在于可以不受酶切位点的限制在基因片段 的任意位点进行准确的敲入、敲除、置换,现已逐渐成为取代常规方法的一种新 型克隆手段。 重组工程中的重组酶主要是来源自噬菌体三个基因,其中邝d(册)基因编码 外切酶,具有5’端的外切酶活性并能作用于双链DNA分子使其产生3。端突出的 分子;陀d(6PD基因可以编码单链结合蛋白,同时还具有重组酶活性;陀d乜册) 基因则能抑制大肠杆菌RecBCD对外源DNA的降解,维持重组系统的稳定性。 本课题旨在通过ET同源重组对硫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进行改造,将强启动 子序列em】却幸整合到硫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中,期望能高效启动硫霉素的生物 Zfvf出瑚.K4中异源表达。 合成,并能在变铅青链霉菌勋印fD唧雠s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癌症的发病人数成上升趋势,世界抗癌药物市 摘要 场迅速成长,其销售增额迅速超过了其他类药物。仅国内每年新增癌症患者约就 160万人,而接受治疗的人数达200万左右。阿霉素和柔红霉素为葸环类抗生素, 同时也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治疗肿瘤化疗的基本药物。 该课题将构建阿霉素表达质粒异源表达阿霉素,希望可以利用微生物发酵的 方法生产阿霉素,这样就可以简化生产工艺,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具有巨大社 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硫霉素,同源重组,异源表达,阿霉素 Ⅱ Absl舱ct AbStraCt inmelate80sand p—lactam鲫:ti:1)io乱s, Ori蛳ed daSSi矗ed硒然憎ical abroad of

文档评论(0)

leirenzhansh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