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二地理学案: 1.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中图版选修六).docVIP

2014-2015学年高二地理学案: 1.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中图版选修六).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2015学年高二地理学案: 1.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中图版选修六).doc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下图反映的是东汉时期狩猎、生产的情景,上半部分是戈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下半部分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回答1~2题。 1.图中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的(  ) A.采猎文明时期 B.农业文明时期 C.工业文明时期 D.后工业化时期 2.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B.崇拜自然,对自然环境高度依赖 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 D.追求生态文明与人地和谐 3.下列叙述的排序,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顺序相一致的是(  ) ①休养生息,永续利用 ②人定胜天,世界主宰 ③观风雨雷电而知天地之恩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①③② 4.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可以用图表达的曲线(a表示经济发展,b表示环境质量)为(  ) 5.以下反映了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是(  ) A.伦敦烟雾事件 B.渤海伏季休渔 C.华北地区超采地下水 D.赤潮的发生 6.下列符合正确的环境伦理观的是(  ) A.草原发展畜牧业,载畜量越多越好 B.山地丘陵植树造林,严禁砍伐 C.封山育林,定期开禁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促进农业高产稳产 7.下列行为中可以提高环境质量的是(  ) A.垃圾集中填埋或焚烧 B.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总产量 C.用菜篮或布袋买菜 D.大规模围垦洞庭湖 8.当前,全球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为了尽可能保持南极这片净土,人类在南极地区的合理活动是(  ) A.停止在南极洲的一切活动 B.进行适宜的科学考察 C.对各种资源进行实验性开采 D.对各种资源进行商业性开采 9.读“世界人口、资源、环境污染相关曲线图”,完成下列要求。 (1)人口曲线呈__________趋势。 (2)资源曲线呈__________趋势。 (3)污染曲线呈__________趋势。 (4)三条曲线的发展趋势,说明当前世界上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保持适度人口规模,降低资源和环境压力等,我们必须走__________道路,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0~12题。 ①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第43个“世界地球日”主题) ②地球上各个荒无人烟的角落几乎都有了捕鲸船的“足迹”,它发现了大量不为外人所知的洋面和岛屿。如今欧美的兵舰在那些地方纵横驰骋,他们大约应该为早期的开发者——捕鲸者——鸣炮致敬吧!(椎尔威尔《白鲸》) ③打死虎,打死豹。……分肠肚,分骨头,饱饱吃,啾!啾!啾!(傣族古歌谣《欢乐歌》) ④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10.四段文字中,描述采猎文明时期生活场景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材料②描述的生产场景体现人类对自然的________态度(  ) A.依赖自然 B.改造自然 C.征服自然 D.善待自然 12.亟待解决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出现在材料______描述的文明时期(  ) A.① B.② C.③ D.④ 13.你认为下列哪个观点是正确的(  ) A.技术进步能解决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 B.人类的发展来自于对自然的征服 C.人类活动都会对生物群体带来灾难 D.人类对自然的维护就是对自身的保护 14.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指导下,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下列叙述不利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是(  ) A.参与“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 B.提倡有节制地使用私家车 C.科技创新、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D.在空调房里使用电动跑步机进行健身活动 15.阅读下面的一段材料,回答问题。 曾几何时,人类开山填海、围湖造田、在水源极缺的沙漠中植树造林等种种做法被视为“征服自然”的“雄伟壮举”。然而,实践证明,这些做法留下了诸多恶果,一些地方生态环境不堪重负,急剧恶化,甚至到了惊人的地步。 目前,“生态修复”概念正步入公众视野,它是人类进一步认识自然、检讨自我的事后弥补行为。近年来,不少地方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湖等措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