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精华》.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茶具精华》.doc

在茶具发展史上的不同历史阶段,茶具所包含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同样,大致相同的同一种茶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抑或在不同的地方,其称呼往往是不一样的,现选择一些在中国茶具发展史上有过重要作用,而且有实物存世,又有文物价值的茶具精品,简析如下。 1、东汉陶茶碗 ? ? 这件茶碗,是泥质灰釉陶器,东汉时烧造。其造型是弧壁,敞口浅足,平底。制作上采用拉坯成型,装饰上无任何刻划,利用拉坯时留在胎坯上的自然弧纹,形成以较高的艺术美感。东汉,饮茶和茶业虽然已获得某些发展,但陶碗还是作为食器和饮器混用的,没有分离出来单独作茶具用。汉代全国大一统的局面,使全国各地的日用陶器和墓内随葬器皿的品种与形制,大部分相类同。东汉时,江南已烧造出成熟瓷饮具等器具,这件东汉的陶茶碗吸收了瓷器制造的工艺技术,既是一件实用的日常用具,又色调绚丽美观,是东汉时的代表性饮具。 2、三国魏玉杯 ? ? 这件玉杯,通高130厘米,口径50厘米。为筒体直腹,有圆饼形高足,通体光素,虽无花纹装饰,但切割规整,曲线流畅;又经抛光,富有光泽感,表明雕琢此玉杯的工匠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加上玉杯是由温润洁白的和田玉雕琢而成,故而成为一件难得的玉器珍品。 ? ? 用玉石加工成杯,一般不采用雕刻工艺。因为玉的质地坚韧,而通常使用硬度高于玉的金刚砂加水研磨琢制而成。为此,制玉不称雕玉,而称琢玉。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魏(公元220-265年)能琢出如此精致的玉杯,实属不易。这件玉杯,当时作为饮食器具,并非是供茶专用的。 3、北齐白釉莲瓣纹罐 ? ? 这件白釉莲瓣纹罐,通高为19.0厘米,口径为75厘米,为一色白釉。腹呈圆鼓形,有圈足,口颈适中,肩有四系,提携时既稳妥,又方便。值得说明的是,北朝时,瓷器还是一种新兴的产品,主要供社会上层人士使用,属高档消费品。尤其是白釉,更是问世不久。其造型、纹饰,虽是仿照汉代的铜器或陶器形制,但作为瓷器,特别是白瓷仍是弥足珍贵。另外,罐上腹部的莲花瓣纹,一般认为是从东晋开始才有的,而见于茶具上,这还是最早的历史实物见证。在存世的茶具作品中,它与同类的白釉莲瓣纹罐相比,也堪称是我国最早的盛茶器具。 4、隋白瓷碗、盘  这件白瓷碗盘,有五只碗和一个盘组成套件。碗呈杯形,大小一致为圆口,深腹,近直壁,有圈足。盘系碟形,盘径285厘米,其下有三足,足呈圆环状。盘的大小正适合容纳五只小茶碗,两者十分相配。加之同为一色白瓷,釉色光润,有一种雅致洁净之感。 ? ? 史学家认为,我国在隋代以前,制瓷业主要集中在江南一带,入隋后,北方制瓷业有了发展,目前已发现的隋代遗窑,有很多分布在陕西、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它们制造的器件以生活用具为主,当时生产的茶具有碗、壶、杯、罐等。隋代北方瓷业的发展,为唐代瓷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几十年来,在河南安阳,以及陕西西安等地的墓葬中,陆续出土了一些可作茶具用的白瓷器具,如同白瓷碗、盘一样,这些器具都有胎质较白,釉面光润的特点,表明其时的烧制瓷器技术已超越前代。这件白瓷碗、盘的出土,为隋代茶具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 5、六朝青瓷耳杯 ? ? 这件越窑青瓷耳杯、托,由杯和托组成,是六朝时期代表性的茶具之一。杯整体呈耳形,两端微翘,最长口径为15.7厘米。直口斜腹,腹浅,两侧有近长条扶手,以便于端持。底平,无足。托呈浅盘状,较大,亦无足。杯和托均为一色胎釉,胎色呈现出深浅不同的灰色,质地坚硬细致;釉色为青灰色,釉汁纯净,且有釉上褐色点彩装饰工艺,整体显得古朴敦厚。陶瓷学家一般认为:六朝耳杯,多承汉代陶、铜耳杯,三国、两晋时的耳杯,腹浅、底小,而东晋时的耳杯,两端稍向上翘,南朝时上翘部分逐渐减少,隋唐时消失。结合越窑釉上褐色点彩装饰工艺等特点来看,这套杯、托很可能是东晋时的作品。这件青瓷耳杯、托,是具有六朝时代特征的越窑早期茶具的稀世珍品,对研究我国茶具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6、唐釉下彩执壶 ? ? 这件釉下彩执壶,出土于1975年湖南省望城县长沙窑址,属晚唐至五代制品。现珍藏于湖南省博物馆。长沙窑釉下彩执壶,高21.7厘米,口径8.0厘米,为灰白色胎,青黄色釉,撇口,矮颈,椭圆形腹,平底,低圈足;腹的一侧有管状短流,与此相对的一另一侧有长曲形把手;壶身通体彩绘,用褐绿相间的联珠纹组合成重叠山峦图案,画面显得洒脱奇特,颇有变化。整件作品,无论是造型,还是装饰,使人有拙朴其外,秀慧蕴内之感。 长沙窑产品以茶具、酒具等饮食器具为主。釉下彩绘,是长沙窑的首创,它突破了以往茶具的单一釉色,又为以后茶具釉下彩的发展开了先河。长沙窑釉下彩执壶,在茶具发展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唐代壶的造型之多,长沙窑是首屈一指的。 7、唐金银丝结条笼 ? ? 为唐懿宗李?公元860-874年)时供宫廷使用的茶具之一。唐懿宗咸通十五年公元874年)封存于

文档评论(0)

wgv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