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Mg和Cu对铸态AlFeVSi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pdf
Mg和Cu对铸态Al-Fe-V-Si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1 1 1 1
张林林 ,肖于德 , 周娟 , 黎文献
1湖南长沙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410083)
E-mail(zhanghang80@163.com)
摘 要:采用OM,SEM,XRD,力学拉伸试验,硬度试验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单独添加Mg及同
时添加Mg和Cu对铸态Al-Fe-V-Si合金及其热挤压棒材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考察
了固溶时效处理对同时添加Mg和Cu的Al-Fe-V-Si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
Mg可以明显细化Al-Fe-V-Si合金的铸造组织,改善铝铁相的形貌与分布,还有利于提高
合金的硬度与强度;同时添加Mg和Cu,Cu抵消部分Mg的细化作用,但经过淬火时效后,
形成MgSi、AlCu和AlCuMg相,使得Al-Fe-V-Si合金的硬度与强度进一步提高。
2 2 2
关键词: Al合金;细化;淬火时效
1.引言
高硅Al-Si系合金,如A390,是目前在汽车行业极具应用潜力的轻质耐热耐磨铝合金,
[1-2]
主要用作活塞、连杆等零部件 。由美国Allied Signal公司研制开发的Al-Fe-V-Si合
金是一种可以在高温条件下稳定服役的快速凝固耐热铝合金,该合金中主要耐热相为
Al(Fe、V)Si(体心立方,a=1.260nm),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材料,然而近年来的研
12 3
[3-4]
究表明它可能在汽车等领域具有应用潜力 。这主要是因为Al-Fe-V-Si合金的铝铁第二
相具有稳定耐热性,且该合金弹性模量大,线膨胀系数小,具有一定耐磨性。基于此有望
替代铝硅合金成为汽车活塞等耐热耐磨部件用材。然而对于 Al-Fe-V-Si合金,文献[3,5-6]
3
指出当冷却速度较小时 (小于 10K/S)易生成粗大针状 AlFe相 (复杂底心单斜,a=
13 4
o
1.549nm,b=0.808nm,c=1.248nm,β=107.43),该相严重的割裂了基体,降低了合金
[6]
的力学性能,而改善AlFe相的有效途径是添加合金元素 。对于铝合金,Mg和 Cu都是
13 4
[7]
重要的合金化元素。研究表明 ,在铝硅系合金中,Mg可以抑制铁相的有害作用。
[4,8-10]
K.L.Sahoo讨论了加Mg处理的Al-Fe-V-Si合金铸态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Mg
元素的添加可以改变铝铁相的形貌,力学性能提高。此外合金中同时添加 Cu和Mg,可能
形成时效强化效应,提高合金力学性能。而Al-Fe-V-Si合金是不可热处理强化的合金,目
前尚无该合金淬火时效强化的相关文献。
因此,本文选择Mg和Cu作为添加元素,通过添加Mg使Al-Fe-V-Si合金基体组织得
以细化,粗大AlFe相得以改善。同时添加Mg和Cu使Al-Fe-V-Si合金经过淬火时效后
13 4
析出强化相。为提高铸态Al-Fe-V-Si合金的力学性能做些探索性工作。
2.试验方法
采用纯铝锭(99.9wt%),Al-40%Fe中间合金,Al-40%Fe-10%V中间合金和Al-30%Si中
间合金,在井式电阻炉中用石墨坩埚熔炼合金。Mg以纯Mg的方式加入,Cu以Al-50%Cu
基金项目:“973”计划子课题 (TG1999064912)
中间合金的方式加入。采用自制熔剂覆盖造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Effect of additive VeO5 on sintering mechanism and properties of inert anodes of NiFe2O4 spinel.pdf
- Effect of annealing temperature on surface morphology and mechanical.pdf
- Effect of Boron Addition on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Low Carbon Bainitic Steels.pdf
- Effect of coated TiO2 nanoparticle on thermoelectric performance of TiC0.5O0.5.pdf
- Effect of coating thickness on crack initiation and propagation in nonplanar bilayers.pdf
- Effect of cooling rate on the solidification of Cu58Co42.pdf
- Effect of copper additions in directly quenched titanium–boron steels.pdf
- Effect of heat treatment on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pdf
- Effect of lanthanum addition on microstructure and corrosion behavior of A1SnBi anodes.doc
- Effect of Laser Peening on Residual Stress and Microhardness of TC4 Titanium AlloyAMM.341342.246.pdf
-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extruded Mg6.5Gd1.3Nd0.7Y0.3Zn alloy.pdf
-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7A52 Al alloy welded joint.pdf
-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iO2 Thin Films Doped with Ni.pdf
- Microstructure and Pseuapacitive Properties of Electrodes Constructed of Oriented NiOTiO2.pdf
- Microstructure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scast Mg–5Al–0.4Mn–xNd (x = 0, 1, 2 and 4) alloys.pdf
- MIMOOFDM系统信道最大似然估计研究.pdf
- MoB对低合金高强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pdf
- Modeling of the Retrogression Microstructure Behavior of 7075 Aluminum Alloy.pdf
- MoNi2PSBA15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加氢脱硫催化性能.pdf
- MOOCs环境下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混合教学模式研究高太光任树伟王丽敏肖昆 高等理科教育 2015.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