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德彪西与印象主义音乐.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德彪西与印象主义音乐.doc

德彪西与印象主义音乐 -《牧神午后》赏析 摘要:彪西的音乐是在古典和浪漫主义音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独特的风格形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发展成熟。德彪西独创的风格被西方音乐史概括为印象主义音乐,并称他为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者。德彪西的音乐表现为旋律简短零碎,结构自由模糊,和声色彩斑斓,织体纤细精巧,配器细腻透明,力度层次渐变,音色丰富多变等特点。他打破了西欧几百年来的传统模式,创造了一种朦胧、飘逸、空幻、透明、幽静、纤细、优美、雅致的音乐音响,他的音乐给后代作曲家以启示,为20世纪的音乐发展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印象主义 德彪西 牧神午后 音乐特色 一印象主义 (一)印象主义音乐的产生 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十九世纪末,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而出现的 一种音乐流派。印象主义音乐带有一种完全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是音乐进入现代主义的开端。 它的音乐形式、织体、表现手法、基本美学观点以及所追求的艺术目的和艺术效果都与古典和浪漫主义有着很大的分歧与差别。由法国作曲家C.德彪西首创。 印象主义一词借用自美术。1874年巴黎“落选者沙龙”展出画家C.莫奈一幅题为《日出印象》 法国莫奈《日出印象》的绘画,引起嘲笑和议论,此后人们把艺术理想与表现手法大致与之相似的画家,如E.德加、C.毕沙罗、A.西斯莱、P.A.雷诺阿称为 “印象派”。他们反对学院派的保守思想,热爱大自然,面向现代生活,采取在户外的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的方法,在光与色的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与周围的气氛,对绘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印象主义一词在音乐中首次出现于1887年,法兰西美术研究院的评委指责德彪西在罗马进修时的第 2部“交卷作品”交响组曲《春天》结构不明确,要他“警惕模糊的印象主义”。1894年其《弦乐四重奏》在布鲁塞尔首演时,评论家开始用“印象主义”加以赞扬;1905年以后,此词常用以概括德彪西及风格与他接近的音乐,不再带有贬意。 法国音乐家德彪西和拉威尔是公认的印象主义音乐的集大成者。除此之外,法国作曲家杜卡和 意大利作曲家雷斯庇基也是印象派音乐的代表人物。 (二)法国印象主义音乐 像其他法国作曲家的作品一样,德彪西的音乐是标题音乐而不是绝对音乐。 十九世纪末, 法国出现了一派叫做“印象主义者”的画家和诗人,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梦幻的美,于是作曲家德彪西力图用音乐来达到“印象主义者”用绘画所达到的同样效果。 在使用新的和声和音乐方面,德彪西是现代音乐的先驱。他建造的那种古怪的、非尘世的音乐,主要是采用完全没有半音关系的“全音阶”和许多在空气中根本听不见的“泛音”。德彪西还在 管弦乐队里使用各种乐器的不同组合来发出柔和的带有闪烁性的音响效果。起初人们听他的音乐觉得 不知所云,但当他们听惯了的时候,便发现其中妙趣无穷了《牧神午后前奏曲》,这首梦幻一般的交响诗《牧神午后前奏曲》是德彪西的第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印象主义作品,可以认为,德彪西通过这一音诗而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因而此曲被后人誉为德彪西的第一颗管弦乐定时炸弹。从这个标题可以知道,他的音乐是受他的朋友斯蒂芬·马拉美的著名诗篇《牧神午后》启发而写的。虽然这首短小的音诗以其异国情调的旋律和难以捉摸的和声使许多听众困惑不解,但是,另人感到惊奇的是,它获得了普遍的赞赏,始终是作者最脍炙人口的管弦乐杰作之一。 德彪西的世界充满了朦胧的月光、水中的倒影、无言的激情、发人深思的象征、含而不露的思想以及欲语还休的言词,他的印象派音乐正如同一时代的印象派绘画那样,用鲜艳的色彩玩着光与影的游戏。 乐曲的开始部分,简单而无伴奏的长笛所吹出的旋律,仿佛是画布上刻画得十分分明的线条,它显然是表现了诗人马拉美笔下的牧神所吹奏的洋洋曲调。牧神亲自吹奏的那懒洋洋而变化多端的旋律,很快就融入温暖的天鹅绒般的圆号与木管声中,以及一串淙淙流水般的竖琴声中。乐队的色彩纤丽而细腻,弦乐分声部奏出轻轻颤动的震音。整个音乐使人感到波光粼粼,阳光明媚,暖气袭人,微风吹拂,牧神昏昏欲睡,梦境消逝在稀薄的空气之中。?此曲是在半音阶阶进波状起伏的藤蔓形音型主题基础上,加入不同和声润色的10段变奏,也可把第一至第三部分(主题呈示+两个变奏)为呈示部,第四、五、六部分为发展部,第七部分为歌调形式的中间部,第八部分为结尾部。也就是说,此曲和谐地融合了奏鸣曲式、变奏曲式和歌调形式。 参考文献 [1]赵玲:“从朦胧中来,到朦胧中去”——从《牧神午后》看德彪西的艺术特征[J];西华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2]杨秦生;印象派绘画和印象派音乐的色彩应用[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3] 王晓莹;诱人的声音 宇宙的情感[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朱怡君;论德彪西钢琴音乐的个性[D];南京师范大学;20

文档评论(0)

蝶恋花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