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国志集解-周瑜传.doc
三国志集解 吴书九 周瑜鲁肃吕蒙传 周瑜
By 百度用户 河北义士
()内为卢注,【】内为裴注,其余为陈志原文。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庐江郡治舒,见《孙坚传》注。)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范书《桓帝纪》:延熹九年九月,光禄勋周景为太尉。《灵帝纪》:建宁元年四月,太尉周景薨。《献帝纪》:初平三年十二月,光禄大夫周忠为太尉,录尚书事。四年六月,太尉周忠免。又按《周景传》:景代陈蕃为太尉,建宁元年薨。中子忠,代皇甫嵩为太尉,录尚书事,以灾异免。袁宏《后汉记》所载亦同。各本皆作周忠,局本作周思,误。)(章怀注引《吴书》曰:忠字嘉谋,与朱儁共败李傕于曹阳也。)【谢承《后汉书》曰:景字仲向,】(范书《周景传》作字仲飨。惠栋曰:向、飨,古字通,见《大向记残碑前书》。《宣帝纪》曰:“上帝嘉向”,读为飨也。又按仲飨名景,若读为影,响之影则当作向,向又与响通,见《易系辞传》及《郑烈碑》也。)【少以廉能见称,以明学察孝廉,辟公府。后为豫州刺史,】(范书《桥玄传》:豫州刺史周景行部到梁国,玄谒景,言陈相羊昌罪恶,乞为部陈从事穷按其奸。景壮玄意,署而遣之。)【辟汝南陈蕃为别驾,颍川李膺、荀绲、杜密、沛国朱寓为从事,皆天下英俊之士也。稍迁至尚书令,遂登太尉。】(范书景传:景辟大将军梁冀府,稍迁豫州刺史,河内太守后征入为将作大匠。及梁冀诛,景以故吏免官禁锢。朝廷以景素著忠正,顷之复引拜尚书令,迁太仆、卫尉,代刘宠为司空。是时宦官任人及子弟充塞列位,景初视事,与太尉杨秉举奏诸奸猾,自将军、牧、守以下,免者五十余人,朝廷莫不称之。视事二年,以地震策免。岁余复代陈蕃为太尉。)【张璠《汉纪》曰:景父荣,】(赵一清曰:据后汉书《周荣传》,当作景祖父荣,荣字平孙,子兴为郎中,兴子景)【章、和世为尚书令。】(范书《周荣传》曰,肃宗时举明经,辟司徒袁安府,安举奏窦景及与窦宪争立北单于事,皆荣所具草,由此显名。自郾令擢为尚书令,出为颖川太守,坐法当下狱。和帝思荣忠节,左转共令,岁余复,以为山阳太守,所历郡县,皆见称纪,以老病卒于家。)【初景历位牧守,好善爱士,每岁举孝廉,延请入,上后堂,与家人宴会,如此者数四。及赠送既备,又选用其子弟,常称曰:“移臣作子,于政何有?”先是,司徒韩演为河内太守,在公无私,所举一辞而已,后亦不及其门户,曰:“我举若可矣,不令恩偏称一家也。”当时论者,或两讥焉。】(范书《周景传》:景迁河内太守,好贤爱士,其拔才荐善,常恐不及,每至岁时,延请举吏入,上后堂,与共宴会,如此数四,乃遣之,赠送什物,无不充备,既而选其父兄子弟,事相优异,常称曰:“臣子同贵,若之何不厚?”先是,司徒韩演在河内,志在无私,举吏当行一辞而已,恩亦不及其家,曰:“我举若可矣,岂可令偏称一门?”故当时论者议此二人。)父异,洛阳令。 (周忠子晖亦为洛阳令,兄弟好宾客,雄江淮间,为董卓所害,见范书《周景传》)
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赵一清曰:《方舆纪要》卷二十六,周瑜城在舒城县西十八里。瑜从孙策举兵,徙家于舒,因筑此城,今为梵净寺。)坚子策与瑜同年,(吴夫人谓:“公瑾与伯符同年,小一月”,见后注)独相友善,(《孙策传》:坚初兴义兵,策将母徙居舒,与周瑜相友。《江表传》:坚留家著寿春,策年十余岁,已交结知名。周瑜自舒来造焉,便推结分好,劝策徙居舒)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周寿昌曰:时为丹阳太守者,瑜之从父周尚耳。瑜往省之,何以便能将兵迎策?及策战胜拓地,复谓瑜曰:“卿还镇丹杨”,决不及尚一语。逮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瑜与尚俱还寿春。及瑜求为居巢长还吴,为策迎去,而尚之生卒始末遂不见于传中矣。又,按《江表传》:策令瑜有云:“前在丹阳,发众及船粮以济大事”,其时太守为周尚则众与粮皆尚主之,瑜为从子,不过禀命而行,策称瑜之功而无一言及尚,岂瑜全掠其美以为恩耶?)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胡三省曰:史言推结分好,正当于此观之,又当于此别“分好”二字。英雄相遇于草泽,一见之倾靡然为之服役,此岂声音笑貌所能为哉!)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横江、当利俱见《孙策传》注。萧常曰:在江北孙策征刘繇,济于横江,大破之于牛渚,即采石矶。周瑜从攻横江当利,乃东渡击秣陵,则知在江北。或曰:此功为大,每以语简而忽之,遂令乌林之役独传。)乃渡击秣陵,破笮融、薛礼(笮融、薛礼见刘繇传),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秣陵湖孰曲阿俱见《孙策传》。赵一清曰:《方舆纪要》卷二十,周郎桥在江宁府东八十里,相传周瑜从孙策破秣陵,下湖孰,此所经云。)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因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或曰:此云已足则知前之不足,可知非瑜兵迎,其不济乎?是以服其功大)卿还镇丹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