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iIF钢成形工艺及其组织性能的研究.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Study on Deform Process and Properties Analysis of Nb+Ti-IF steel A Thesis Submitted to Chongqing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egree of Doctor of Material Engineering by Zhang Peng Supervisor: Wang Lingyun Major: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 Chongqing, China April, 2008 中文摘要 摘 要 IF 钢又称为无间隙原子钢,属于第三代深冲钢,在汽车、机械等领域得到了 广泛的应用。本文为探索其在铁素体区热变形工艺与组织性能关系,用 Gleeble-1500 热模拟试验机针对钛加铌共处理无间隙原子钢在铁素体区进行了拉 伸变形,在试验数据的基础上拟合了该钢在铁素体高温区拉伸流变应力峰值 σp 的 解析表达式,建立了铁素体高温区压缩变形的功率耗散图和加工失稳图,并形成 了铁素体高温区间的热加工图。 为探索IF 钢冷轧工艺与组织性能关系,论文采用一次冷轧制度和增加了中间 退火工艺的二次冷轧制度进行了Nb+Ti-IF 钢冷轧工艺试验,完成了酸洗、一次冷 轧、中间退火、精整、二次冷轧、再结晶退火等工序,制备出尺寸规格为200×1000× (0.325~2.16 )mm 的IF 钢板带。通过单向拉伸实验对板料的基本深冲力学性能 进行了测试和计算,结果表明,二次冷轧工艺能获得相对一次冷轧工艺更优的力 学性能,在同等变形程度下,二次冷轧退火后获得的塑性应变比值最高达到3.08, 比一次冷轧提高了 18%,在此基础上综合基本深冲力学性能参数对模拟深冲力学 性能之一的极限拉伸系数进行了预测。非线性参数拟合了三种硬化曲线数学模型, 并得到了本试验用Nb+Ti-IF 钢最优的加工硬化模型。 用该模型揭示了不同冷轧工艺下板材的硬化能力:本试验中硬化能力相对较 好的是首次冷轧 60%,二次冷轧30%工艺对应的板料。通过金相和透射电子显微 镜对IF 钢的冷变形和退火组织进行了观察,随变形量的增加,变形愈趋均匀,再 结晶后晶粒愈来愈细,二次冷轧工艺对应的退火组织总体更加均匀。在变形量大 而且层错能较高的IF 钢冷变形组织中,以刃位错为主的混合位错呈曲线分布在滑 移带周围,并由于局域剪应力的存在,形成大量的排列很密的长条状的―剪切带‖ 。 通过 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不同轧制工艺下板材主要织构分布。二次冷轧 的形变织构的显著特征是111//ND 织构相对中间退火得到了明显增强,增长最多 的是{111}110 组分;α({110}//RD)织构和γ({111}//ND)织构的演变与第二次冷轧 压下率之间没有简单的线性关系,但{001}织构几乎随着二次压下率的增加而增 加。与一次冷轧后退火织构相比,二次冷轧退火织构有强度相对较低的{001}织构 和较高的111//ND 织构;在退火状态下,首次冷轧 70%、二次冷轧20% 的工艺 对应的{111}与{001}面织构含量的比值最高,说明该工艺下退火态薄板测得的最高 r 值是准确的。 本文研究获得的IF 钢铁素体区热加工图、本构关系和二次冷轧优化工艺及该 I 重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钢种在冷轧过程中的织构演变分析,丰富了超深冲钢理论,对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IF 钢,热加工图,二次冷轧,基本深冲力学性能,织构 II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blybd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