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结晶过程晶种量相关操作参数的定量设计
摘要
结晶过程晶种量及相关操作参数的定量设计
研究生姓名:黄德春
导师姓名:孙岳明教授
学校名称:东南大学
FluidAnti.solvent,简称
针对间歇操作的溶液冷却结晶和超临界SAS(Supercritical
SAS)结晶过程,为改善与提高产品的粒度品质或产量指标,分别围绕着晶种添加量及
操作产率的优化与定量,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开展了相关的装置研制、实验测定及数
学建模研究。
为优化溶液结晶操作的晶种添加量,借助粒数衡算理论、Beer-Lambert定律和
McCabe’s△L定律,采用光学关联的方法,推导了包含固相透光率变量的添加晶种结
晶的参数估计模型,从而较好避免了以往模型单靠液相浓度数据求取结晶动力学参数的
不确定性。在对所建模型基于文献数据验证的基础上,以KN03.H20溶液为对象,开展
了旨在考察晶种添加量对于结晶成核与晶体生长影响的动力学实验。利用所测的浓度和
透光率等数据,结合估计得到的成核与生长动力学参数,通过对模型的回代计算与分析,
发现随着晶种添加量的提高,结晶体系的成核效应减弱、生长效应增强,产品的粒度分
布更趋均匀,但与此同时,单个晶体的线性生长速率却有所下降,易导致产品的平均粒
度减小。针对这一状况,在进一步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晶种定量添加的优化
方案,并实施了相应的实验考察。结果表明,依据该方案进行结晶操作,不仅所制产品
的粒度分布更趋集中,且粒度大小亦未见明显减小。
对于未添加晶种的溶液结晶过程,仍以KN03.H20溶液为对象,通过与添加晶种结
晶过程的动力学类比,亦推导了相似的数学模型。实验与计算的结果表明,所得模型不
仅可较好描述体系历经初级成核后的中后期动力学,且计算结果本身亦可为添加晶种结
晶的晶种量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欲获取晶种量优化与设计更为直接的理论依据,基于晶体数目和粒度的变化对于
晶体粒度分布二阶与三阶矩量影响程度的不同,结合新定义两无因次变量尺与F,建
立了一包含浓度和透光率变量的判据识别模型。通过对KN03.H20溶液的模拟计算表
明,运用K与∥两变量于成核段减小、生长段增大的变化特性,由所建模型可对结晶
成核与晶体生长两操作区间进行定量地识别,且识别结论与前述参数估计模型的分析
结论较好吻合,从而为晶种量的优化与设计提供了一种更为快捷、高效的指导依据。
针对部分透光率数据难以测取的体系结晶过程,为计算其成核与生长动力学参数,
进而开展晶种量的优化设计,采用分段归纳的建模方法,推导了晶体粒度分布各阶矩量
的关联式,并据此构建了基于文献模型的新型算法。通过对KN03.H20、Vc.H20及混
二甲苯体系结晶的模拟与计算发现,运用该算法求取的动力学参数值不仅与传统矩量变
换法的计算结果相近,且还无需已知体系结晶的总传热系数和透光率数据。在此基础上,
东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为进一步验证所建算法的可靠性,及更加清晰地阐明基于该算法开展品种量优化的具体
步骤,以扬子石化公司提供的混二甲苯体系为例,实施了多组添加晶种的深冷结晶实验,
控温低限分别达.46℃和.65℃。实验与计算的结果表明,利用新建算法获取的体系结
晶动力学参数值,结合前文所提的K判据,估算得到的晶种优化量与实测考察值问的
相对误差仅约15%。
就近年来逐渐兴起的超临界SAS结晶技术,针对其实验装置多依赖进口的现状,
基于国产零部件,结合间壁传热与器壁强度的理论计算,以超临界CO:为抗溶剂,设
计并加工了一套可适于生化及抗生素类物系结晶的间歇小试装置。该装置的核心组件主
要包括高压结晶釜、低温冷冻槽、恒温水浴及柱塞往复泵等,其中高压结晶釜的有效容
积1L、最高工作压力15MPa。建毕后的水压试验结果表明,所建装置不仅加压过程安
全、平稳,且整个系统的密封性能良好。
利用所建的SAS装置,围绕着产率指标的优化与提高,以柠檬酸.丙酮.C02为模型
体系,开展了SAS结晶产率的单因素实验考察,发现产率随操作温度的增加而先增大
后减小,随溶液初始浓度、操作压力或保压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但后期增幅逐渐趋缓。
在此基础上,借助均匀设计的实验安排法,获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