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花米草入侵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垂直结构的影响.pdf

互花米草入侵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垂直结构的影响.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互花米草入侵对大型底栖动物垂直结构的影响 IjIIII I IIIIII I IIIII I Il 摘要 Y2665065 2012年8月,在玉环漩门湾湿地公园滩涂湿地,对互花米草和自然滩涂两 种生境进行大型底栖动物垂直结构研究,研究内容分为沿泥层深度的垂直结构研 究与沿潮间带不同离岸距离间的垂直结构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1.本次采样,总共获得40种大型底栖动物,隶属于6门、8纲、25科。其 中,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分别为13、18、4种,合计达35种,占总 种数的87.5%。自然滩涂和互花米草滩涂获取的物种数分别为30、31种,两种 生境中均有分布的物种有21种。只在互花米草滩涂分布的物种有10种,分别为 尖锥拟蟹守螺、细肋织纹螺、玉螺、中间拟滨螺、泥螺、泥蚶、弧边招潮蟹、红 螯相手蟹、绒螯近方蟹、粒螯刺鼓虾;只在自然滩涂上分布的物种有9种,分别 为斑玉螺、瘤背石璜、微角齿口螺、彩虹明樱蛤、豆形拳蟹、浙小长眼寄居蟹、 安氏白虾、中华蜾赢蜚、海鳗。 2.互花米草生境中的平均生物量和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39.23 g/m2和222.6 个/m2;自然滩涂生境中的平均生物量和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19.19 g/m2和1052.8 个/m2。通过对生境和不同离岸距离做无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栖息密 度和生物量在生境间均不存在差异;栖息密度在部分离岸距离间存在显著差异, 生物量在不同离岸距离间均无显著差异。在沿泥层深度垂直结构上,同一泥层深 度,自然滩涂上的物种数高于互花米草生境上的物种数,并且随着泥层深度增加, 获得的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数有减小的趋势。密度和物种数一样,也有类似的规 律,同一泥层深度条件下自然滩涂生境中的密度远高于互花米草生境中的密度, 并且随着泥层深度增加,密度有降低的趋势。互花米草和自然滩涂生境中大型底 栖动物物种数和密度在不同泥层深度存在显著性差异。 3.通过对物种的主要栖息深度分析,结果显示同一物种在自然滩涂和互花 米草生境中的主要栖息深度几乎一致。可以推断出互花米草入侵后,缩短了底栖 动物的垂直分布距离,而对其主要栖息深度影响不大。 4.互花米草生境中的S、H’、J三种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同一离岸距离条件下 万方数据 的自然滩涂生境,D则相反,为自然滩涂生境高于互花米草生境,D值越大,说 明群落的集中性越高,多样性就越低,所以和前面三个指数是一致的,说明互花 米草生境中的生物多样性程度高于自然滩涂生境。通过统计分析,互花米草生境 和自然滩涂生境间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不同离岸距离间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 著。在不同泥层深度情况下,S、H’、J三种指数在0.20cm层均为互花米草滩涂 高于同一深度上的自然滩涂,20.25cm层则相反。0.20 cm层,Simpson指数D 为互花米草低于自然滩涂,20.25cm层则相反。在互花米草滩涂20.25cm层, Simpson指数最大,其他三种指数均为该生境下最小;而在自然滩涂0cm层 Simpson指数最大,其他3种指数均为该生境下最小。 5.互花米草和自然滩涂生境中大型底栖动物在不同离岸距离条件下的聚类 结果:分为互花米草和自然滩涂2大类,MDS排序图很好的支持了这一结果,并 且与统计分析得到的生境间差异显著,不同离岸距离间差异不显著是吻合的。而 在不同泥层深度的研究中,由聚类和排序可以看出互花米草、自然滩涂两种生境 中0cm、O.5 cm相似性高,互花米草、自然滩涂两种生境中5.25cm层相似性高,

文档评论(0)

hblybd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