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新政时期外交新论--—以外交体制变革为中心.pdf

清末新政时期外交新论--—以外交体制变革为中心.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硕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清末新政时期外交新论 ——以外交体制变革为中心 中文摘要 清末新政时期,中国完全接受了以主权国家为中心的近代外交体制,实现了从传统外 交向近代外交的转型。 外务部的建立在反映资本主义列强扩张要求的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了清政府改 革求变的愿望。与总理衙门相比,外务部的决策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实现了一长独任割 和层层长官负责制。储才馆、机要股的设立体现了清政府外交观念的转变,在近代外交史 上占有重要地位。外务部是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专门性的外交机构,具备以下特点:是一个 常设机构,有专任官员;职权专一、责任明确:是清政府的“外交总汇”,真正在对外交 涉中发挥核心作用:重视司员专业素质,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清政府从七个方面对近代使节制度进行了变革:(一)严格了出使大臣的选用标准,对 其任期进行了弹性规定;(二)授权外务部统筹使领馆随员的选用;(三)严格了出使经费 的使用与管理;(四)使领馆官员改授实官,实现了定员定岗:(五)健全了使馆武官制度; (六)重新确定了俸薪标准;(七)重申了中国接受及派遣使领的合法权利。这次使节制 度变革呈现出两大特点:集权与高效。改革得以顺利实现的原因主要有三点,即统治集团 中的变革氛围:清政府前期的近代化变革:中外交往的扩大。 清末新致时期,清政府还改革了觐见礼仪,完善了宝星制度,制定了国歌。清政府在 这一变革中,不但没有完全“俯仰由人”,反而表现出了极大的主动性。这一时期清政府 礼仪性外交活动呈现出四大特点:首先是观念上突破了理藩心态;其次是次数增多,规模 宏大:复次是形式多样;最后是皇亲国戚参与活动,出访者身份之高贵前所未有。 为了实现外交权力的单一性,清政府从统--夕b交事权、整顿地方机构两个方面入手, 对地方外交体制进行了变革,创制了交涉使制度。1904年~1906年的中英西藏交涉凸显 了统--#l交事权的历史意义。中日东沙岛交涉表现了外务部在对外交涉中的作用,更体现 了清政府对中外领土交涉态度的重大转变。 近代中国外交体制的移植有其必然性,外交体制的进步有助于外交实践的成功。清末 新政时期外交体制变革的最大特点是主动性。这次变革在中国外交乃至整个中国近代化进 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清末新政时期、外交体制、变革 分类号:D829.1 NewViewson Government’sfrom1901to191] Qing Diplomacy the on ——Centeringdiplomaticsystem (Abstract) tnten oflate has the of modern completely years stageQingDynasty,Chinaaccepted the centerissovereignstate,and transitionfrom diplomaticsystem,which accomplished to traditional modem diplomacy diplomacy, TheestablishmentofThe not reflectsthe of ForeignMinistryonly expansionismcapitali

文档评论(0)

ygxt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