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储气筒 2.储气筒 3.空气压缩机的选择 第六节 制动力调节机构 一、限压阀二、制动防抱死装置(ABS) 一、限压阀 图10-14 限压阀及其静特性1—满载理想特性 2—空载理想特性 二、制动防抱死装置(ABS) 图10-15 附着系数与车轮滑动率的关系 二、制动防抱死装置(ABS) 图10-16 制动防抱死装置的组成及布置 第七节 制动鼓的有限元分析 1)在ANSYS中,对制动鼓的两种简化模型进行实体建模和网格划分。2)对有限元模型施加边界条件,包括热、结构及热应力耦合分析的边界条件。3)通过热分析,得出制动鼓的温度分布;通过结构分析与热应力耦合分析,得出在单一机械载荷作用下及机械载荷与温度载荷共同作用下制动鼓的应力和位移结果。4)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与比较,得出温度对制动鼓强度的影响,为制动鼓的有限元分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一、制动鼓分析模型的建立二、制动鼓边界条件的处理三、有限元结果分析 一、制动鼓分析模型的建立 1)车在最高时速时开始制动,直到车速为零。2)制动过程中摩擦片的摩擦因数不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而变化。3)制动气室的压力保持不变。4)摩擦片和制动鼓之间在包角范围内完全接触。5)摩擦衬片只发生径向变形,且符合虎克定律。 图10-17 1/8模型、1/2模型有限元网格划分 一、制动鼓分析模型的建立 二、制动鼓边界条件的处理 1.热分析的边界条件2.结构分析的边界条件3.耦合分析的边界条件 2.结构分析的边界条件 图10-18 热分析边界条件 2.结构分析的边界条件 图10-20 压力与包角的关系 三、有限元结果分析 1.热分析结果2.结构分析结果3.耦合分析结果4.结论 1.热分析结果 图10-22 耦合分析边界条件(1/8模型) 2.结构分析结果 图10-24 结构分析的径向位移图和应力云图 3.耦合分析结果 图10-25 耦合分析的径向位移图和应力云图 第一节 概 述第二节 制动系统的结构形式及选择第三节 制动系统主要参数的确定第四节 制动器的设计与计算第五节 制动驱动机构的设计与计算第六节 制动力调节机构第七节 制动鼓的有限元分析 第10章 制动系统设计 在线教务辅导网: 教材其余课件及动画素材请查阅在线教务辅导网 QQ:349134187 或者直接输入下面地址: 第一节 概 述 1)具有足够的制动效能。2)制动稳定性好。3)工作可靠性高。4)操纵轻便。5)作用滞后性好。6)制动热稳定性好。7)制动水稳定性好。8)制动公害小。9)能调整制动间隙。 第二节 制动系统的结构形式及选择 一、制动器的选型二、制动驱动机构 一、制动器的选型 1.鼓式制动器2.盘式制动器 1.鼓式制动器 (1)领从蹄式 领从蹄式制动器的每块蹄片都有自己的固定支点,而且两固定支点位于两蹄的同一端,如图10-1a所示。(2)单向双领蹄式 单向双领蹄式制动器的两块蹄片各有自己的固定支点,而且两固定支点位于两蹄的不同端,如图10-1b所示。(3)双向双领蹄式 双向双领蹄式制动器的结构特点是两蹄片浮动,用各有两个活塞的两轮缸张开蹄片(见图10-1c)。(4)双从蹄式 双从蹄式制动器的两蹄片各有一个固定支点,而且两固定支点位于两蹄片的不同端,并用各有一个活塞的两轮缸张开蹄片(见图10-1d)。(5)单向增力式 单向增力式制动器的两蹄片只有一个固定支点,两蹄下端经推杆相互连接成一体,制动器仅有一个轮缸用来产生推力,张开蹄片(见图10-1e)。(6)双向增力式 双向增力式制动器的两蹄片上端有一个制动时不同时使用的共用支点,支点下方有一轮缸,内装两个活塞用来同时驱动张开两蹄片,两蹄片下方经推杆连接成一体(见图10-1f)。 1.鼓式制动器 图10-1 鼓式制动器示意图 2.盘式制动器 (1)固定钳式 如图10-2a所示,制动钳固定不动,制动盘两侧均有液压缸。(2)浮动钳式 2.盘式制动器 图10-2 钳盘式制动器示意图a)固定钳式 b)滑动钳式 c)摆动钳式 (2)浮动钳式 1)滑动钳式。2)摆动钳式。1)热稳定性好。2)水稳定性好。3)制动力矩大小与汽车运动方向无关。4)易于构成双回路制动系统,使系统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5)尺寸小、质量小、散热良好。6)衬块比鼓式中的衬片磨损均匀,且更换容易。7)易于实现间隙自动调整。 二、制动驱动机构 1.制动驱动机构的形式2.分路系统 2.分路系统 图10-3 分路系统 第三节 制动系统主要参数的确定 一、同步附着系数的确定二、制动器最大制动力矩三、制动器效能因数四、制动器主要参数的选取 一、同步附着系数的确定 1)前轮先抱死拖滑,后轮再抱死拖滑。2)后轮先抱死拖滑,前轮再抱死拖滑。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汽车空调原理与维修图解教程 作者 谭本忠 8第八章 国产轿车自动空调.ppt
- 汽车美容与装饰 作者 辛莉 1项目1认识汽车美容.ppt
- 汽车美容与装饰 作者 辛莉 2项目2车表的美容.ppt
- 汽车美容与装饰 作者 辛莉 3项目3汽车内饰的美容.ppt
- 汽车美容与装饰 作者 辛莉 5项目5汽车的外部装饰.ppt
- 汽车美容与装饰 作者 辛莉 6项目6汽车的内部装饰.ppt
- 汽车美容与装饰图解教程 作者 谭本忠 1第一章 概述.ppt
- 汽车美容与装饰图解教程 作者 谭本忠 3第三章 汽车护理.ppt
- 汽车美容与装饰图解教程 作者 谭本忠 5第五章 汽车车身装饰.ppt
- 汽车评估实务 作者 毛矛 主编 汽车评估实务教程 1.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