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成 绩 评卷人 姓 名 黄俊 学 号
中南民族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课程论文(设计)
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学期: 2010 -- 2011 学年第 2 学期
专业:应用心理学 年级: 08 级
学生姓名:黄俊 学号
题目: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课程名称: 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
任课教师姓名: 赵冬梅
2011年年 6 月 4 日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研究综述
摘要 斯德哥尔摩的银行抢劫案,不仅仅是一起让犯罪学家感兴趣的案件,也吸引了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去解释这一常人看起来不可思议的现象。对于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解释,也可以部分扩展到受虐症当中。
关键词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强化 受虐症 收益追求
1973年,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柯瑞迪特银行发生了一起抢劫案, 两名绑匪劫持4名人质近6天的时间。[1]]cornerstone)。人质将所有这些都感知为是绑匪赐予他们“生命礼物”。绑匪威胁他们生命这一事实被忽略了,他们为当下被给予的生命所感动。人质从心理上认为,他们还活着是因为绑匪 “没有杀死我”,这是一种“被恩赐的存在”(grantingex—istence)。
从这种视角看,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产生,是因为人质对绑匪施加于他们身上的伤害的否认,和对 “生命的礼物”的感恩。这是一种双重感激,一方面,是因为绑匪没有实施人质所预想的最坏的行为,或者说,人质因为没有被杀死而产生的负向感激;另一方面,是人质对绑匪给予他们的关心和照顾的正向感激。人质认为绑匪会做的事情,或者是他们惧怕绑匪会做的事情,与绑匪真正对他们所做事情之间的差距越大,这种感激之情越强烈。 在讨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时,人们经常用到这样的比喻:魔鬼来到人间,将某人抓进地狱,让他受尽苦难。当魔鬼允许他重回人间,偶尔体验一下正常人的生活时,他便会产生幻觉,认为自己来到了天堂,而那位将自己带入地狱的魔鬼此刻被认为是解救他的天使。
3.人质没有逃脱的机会,那些试图逃跑的人质皆死于绑匪的枪口下。这个事实更加强化了人质的这种认识:人质的生死完全掌控在绑匪手中。怎样在这种高压的情况下提高生存机会,成为压倒一切的思想。而且,绑匪经常对人质说:“不要害怕。如果你们听从我们的命令并且保持沉默,我们不会伤害你们;但是如果你们有过激反应我们就会开枪。”“不受伤害”的前提是 “听从命令”、“保持沉默”。在这样的情景下,人质很清楚要想活下来应该怎样做。也许有一种前性情倾向(pre—disposition)使个体愿意为了生存做任何事情。人的对情景主宰者(如绑匪)的认同,会确保个体的生存和受到保护,认同此时成了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受害者体验到的无助感越强烈,认同也就越明显。
4.人质与外界隔绝,他们所能得到的信息皆来自于绑匪这一点使绑匪有机会在短暂的时间里对人质进行再社会化,或者说对其进行洗脑(brainwash— ing)。我们很少对我们所接受的观念提出质疑,它们看起来是那么的合理合法,以至于我们一直想当然地接受。这些观念也很少受到别人的挑战,因为在我们的周围,大家接受的也都是同样的价值观念。在没有疑义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对 “异端”没有免疫力,所以在绑匪的高压面前,人质原来的那套信仰体系不堪一击,重新占据人质头脑的是绑匪的那套观念系统。人质开始站在绑匪的立场上,透过绑匪的眼光来重新看待这个世界。这种转化(conversion)一旦发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产生就在所难免。
二、产生原因分析
按引发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条件发生发展的顺序,试作如下分析:
1、虐待或威胁人质。生活的经验会告诉人质,被毒打、虐待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即使没有虐待的事实行为,只要威胁就可以达到让人质心生畏惧的效果。威胁或虐待可以看做是对人质的惩罚,以减少人质“耍花样”和抵抗、逃走、报警的可能行为。这种最直接最强烈的方式可能会使人质正常的心理崩溃,陷入极度的恐慌之中,接下来犯罪分子的“小恩小惠”就会使人质在非正常的心理状态下产生不可思议的对犯罪分子正面的情感体验,而这一切在正常状态下是绝不可能发生的。
2、让人质认为没有逃脱的机会。在直接“打击”之后,再以其他试图逃跑的人质的死亡旁敲侧击,再次强化“不听话就没命,听话就有活路”。使人质产生“没有听话而被杀是自己的错”这样错误的认知,并延伸到警察的救助是对平衡关系的破坏,警察的到来使犯罪分子恐慌,进而人质自己的生命就受到更加严重的威胁,而责任会被人质在非正常的心理状态下转嫁到警察身上。
3、“善意”的表达。在人质当时的思维逻辑里,犯罪分子对自己拥有生杀予夺的全权,打骂侮辱是家常便饭。当犯罪分子仅仅只是让人质上个厕所,喝口水,对于人质来说就是天大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LNGT88J永磁合金工艺研究.docx VIP
- 最校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同步思维训练(上册).pdf VIP
- 外研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一Unit-3-The-road-to-success.pptx VIP
- 众兴菌业培训课件.pptx VIP
- 房地产市场年报-2020年天津市房地产市场年报.pdf VIP
- 1. 香港公司註冊證明書.pdf VIP
- 【港交所-2025研报】卓能(集团) 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六个月中期业绩报告.pdf VIP
- 2025四川内江市隆昌市兴晟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3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ISO9001、ISO14001、ISO45001三标一体内部审核检查表.pdf VIP
- 2019年天津房地产市场回顾及2020年展望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