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素材:《苏武传》班彪祖孙三代的民族关系思想(新人教版必修4).docVIP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素材:《苏武传》班彪祖孙三代的民族关系思想(新人教版必修4).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素材:《苏武传》班彪祖孙三代的民族关系思想(新人教版必修4).doc

班彪祖孙三代的民族关系思想 班彪和其子班固都是汉朝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班彪之子班超和班超之子班勇都成名于西域。因此,目前学术界对班彪和班固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他们在史学和文学方面的成就①,而对班超和班勇的研究成果;则主要集中于他们在经营西域方面的贡献②。其实,班彪、班固、班超和班勇祖孙三代或“避地河西”,或远征匈奴,或出使和经营西域的特殊经历,使他们的民族关系思想更加丰富,更具特色。本文拟就班彪祖孙三代的民族关系思想作一初步探讨。 一、班彪的民族关系思想 班彪字叔皮,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生于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其祖父班况,在西汉成帝时任越骑校尉;其父班稚,在西汉哀帝时任广平太守。 刘玄政权失败后,三辅大乱,更始二年(公元24年),二十岁出头的班彪为了躲避战乱,投靠了拥众天水的隗嚣。在从长安到西凉的途中,班彪创作《北征诗》,以抒发个人的身世感受。后来又撰写了《王命论》,以劝说隗嚣归顺东汉光武帝。但隗嚣既不自量力,又“不愿天下统一”[1]524,对班彪之言非常反感。班彪见隗嚣执迷不悟,毫无归汉之意,遂“避地河西”,深受河西大将军窦融的器重。班彪“乃为融画策事汉,总西河以拒隗嚣。”[1]1324后因窦融的推荐,班彪于建武十二年(36年)东归洛阳,得到了光武帝的召见,被任命为徐县令。不久,班彪因病辞职,后来出任过望都长等职,也很受当地民众的爱戴,但他始终对做官缺乏兴趣,而是喜欢“述作,遂专心史籍之间”[1]1324,成了著名的史学家。 目前,学术界关于班彪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他在史学和文学方面的成就。其实,班彪在民族关系思想方面也颇有建树。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复置护羌校尉和乌桓校尉,有效地管理羌族和乌桓。 汉武帝时,西汉王朝曾设护羌校尉,“秩比二千石,持节,以护西羌。”[1]55王莽建立新朝后,因时局动荡,遂废除了护羌校尉。王莽末期,诸羌入居塞内,占有了金城所属的大部分地区。建武九年(33年),盘踞陇西的隗嚣死后,时任司徒掾的班彪上书光武帝,提出了“复置护羌校尉”的建议。班彪认为,“今凉州部皆有降羌,羌胡被发左衽,而与汉人杂处,习俗既异,言语不通,数为小吏黠人所见侵夺,穷恚无聊,故致反叛。夫蛮夷寇乱,皆为此也。旧制益州部置蛮夷骑都尉,幽州部置领乌桓校尉,凉州部置护羌校尉,皆持节领护,理其怨结,岁时循行,问所疾苦。又数遣使驿通动静,使塞外羌夷为吏耳目,州郡因此可得儆备。今宜复如旧,以明威防。”[1]2878班彪的意见得到了光武帝的充分肯定,不久,牛邯就被任命为护羌校尉。 班彪在阐述他的“复置护羌校尉”思想时[1]55,并没有仅仅局限于西北地区的羌族,而是考虑到东汉对西南和东北少数民族的有效统治,如乌桓校尉就是在他的建议下重新设置的。《后汉书·乌桓传》载:“乌桓自为冒顿所破,众遂孤弱,常臣伏匈奴,岁输牛马羊皮,过时不具,辄没其妻子。及武帝遣骠骑将军霍去病击破匈奴左地,因徙乌桓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为汉侦察匈奴动静。其大人岁一朝见,于是始置护乌桓校尉,秩二千石,拥节监领之,使不得与匈奴交通。”汉武帝所设置的乌桓校尉和护羌校尉一样,也是“秩比二千石”,其主要任务是保护和管理内附的乌桓,后来乌桓校尉“并于匈奴中郎将。”[1]179东汉建立之初,乌桓与匈奴联合侵扰,边境民众深受其害。建武二十二年(46年),乌桓击破匈奴,占有其地。光武帝采取措施,积极笼络乌桓。建武二十五年(49年),辽西乌桓大人等922人“率众向化”。当时,不少乌桓人希望留在洛阳宿卫,光武帝封其渠帅为侯王君长者八十一人,于是乌桓“皆居塞内,布于缘边诸郡,令招来种人,给其衣食,遂为汉侦候,助击匈奴、鲜卑。”班彪认为,“乌桓天性轻黠,好为寇贼”,假如长期放纵他们,“而无总领者”[1]2982,他们必定会重新侵掠居民,如果只是临时派人管理,恐怕很难控制他们。班彪向光武帝建议,复置乌桓校尉,“以招附东胡”[1]179。这样做的好处,既有益于乌桓各个部落的“附集”,同时也可“省国家之边虑。”[1]2982班彪的想法与光武帝非常合拍,于是便在上谷宁城重新设置乌桓校尉,除了管理乌桓之外,还统领鲜卑,每年都与他们进行互市,使双方都得到了一定的实惠。 (二)羁縻南、北匈奴。 东汉初期,光武帝刘秀处理汉与匈奴的基本思想和政策,就是“扶南抑北”。作为北匈奴来说,不断向汉表示友好,希望得到东汉王朝的积极回应。建武二十八年(52年),北匈奴再次派遣使者向汉进贡马及裘,要求与汉和亲,并请求率领西域诸国胡客一起到汉朝拜。当光武帝征求太尉、司徒和司空三府如何答复北匈奴时,班彪上奏光武帝,提出了对南、北匈奴都应羁縻的见解。班彪在奏疏中说,汉宣帝曾对守边的官吏下达敕令称,“匈奴大国,多变诈。交接得其情,则却敌折冲。应对入其数,则反为轻欺。”[1]2946班彪认为,现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ndas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